南京一中是一所具有114年辦學歷史的百年名校,學校堅持“求真”校訓,讓學生在“求真知、養真氣、做真人”的理念中舒展成長。目前,學校已培育了30多位兩院院士,輸送了王海濱、梅婷、孟非等大批體育文藝界專業人才,擁有12位特級和正高級教師,6個市級以上名師工作室。2021年5月,在省科協、省教育廳和團省委以及南京市教育局的指導下,與省青科協合作,首開了“院士1課堂”科學類校本課程;2021年6月,會同省工程師學會成立了江蘇少年工程院;目前,在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先生的指導下,南京一中正在探索數學特殊人才早期貫通式培養的可行路徑,為拔尖創新人才的成長搭建平臺,為青少年勤學思辨注入科學基因。
培育“有意識、會思考”的科學人才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粒種子,讓他們在肥沃的土壤里生長,就能成人成才,而營造廣泛的科學氛圍,打造全面普及的科學教育,就是為孩子植入科學基因,讓他們成為“有意識、會思考”的人才。近年來,學??破战逃尸F三大趨勢。
首先,是打造全學科趨勢。許多家長和學生會誤解,科學教育是否會與主課沖突,科普教育是否會影響主課學習。事實上,現代教育政策和教育體制逐步呼吁,應在各學科教育中植入科學思維,用科學意識培養全學科人才。例如語文學習中,用科學辯證的思維解讀知識點,更有利于學生領悟知識內涵;學習數學時,用理性科學的眼光尋求答案,能探索更多驗證方法得到最優解。科學思維助力文化課學習,形成了特色科學教育、文化課學習互為補充,相互融合的良好生態。
然后,是濃郁的科學氛圍??破战逃荒軆H是高端學校的“試驗田”,更應該成為全社會營造良好科學氛圍的有效手段。促進教育公平,合理分配科技資源,避免差異化、區別化教育才能更好地營造科學氛圍,良好的科學氛圍也能為社會培育更多科技人才。
最后,是要為拔尖人才創造機遇。當前中國人才基數較大,系統化、有章法的普及化教育在盡可能地為學生“補短板”,但拔尖人才的培養要“揚長項”。近年來,南京一中正在探索特殊數學人才早期培養的“求真學堂”,例如共建江蘇少年工程院等,這些做法都是在為具有理工興趣和數學特長的學生,打造“雙高協同、雙中貫通”的科學成長路徑,協助拔尖人才走向頂峰、實現夢想。
打造“高效率、高質量”的教學體系
近年來,南京一中積極嘗試各種可行路徑,讓學生們在科學家身邊成長,受科學家精神濡染。2021年5月10日,16位兩院院士齊聚一中,共同開啟南京一中“院士1課堂”。“院士1課堂”是南京一中開設的面向高中生的科學類校本課程,3年將邀請100名院士到校開展100場講座,在面向高中生傳播和普及科學技術知識的同時,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是科學課程與思想政治課程有效融合的一次嘗試和探索。目前,“院士1課堂”已辦10期,共計4000人次學生現場聆聽了科學家的講座,近20萬人次通過線上進行學習。
為提高校本課程質量,自2021年5月以來,南京一中“院士1課堂”已開設的講座有:歐洲科學院院士周志華《人工智能的發展與未來》、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歐陽自遠《承前啟后的嫦娥五號》、中國科學院院士武向平《認識我們的宇宙》、中國工程院院士單忠德《發展智能制造與建設制造強國》、天問一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天問·火星探測之路科普》、歐洲科學院院士王承祥《5G應用與6G展望》等近10講,極大地拓展了學生視野,激勵了學生的學習動力,開展了寓教于樂的科普教育。學校還聯合8所頂尖院校,共同研討聯合開展校本課程的事宜,頗有進展、卓有成效,真正做到了科學教育高質量、高效率發展。
響應政策高效率。盡管是處在高中階段,學校依然將“雙減”的要求確立為學校工作的重要政策背景、重點工作的確定依據和方向,做到快速響應,積極落實,以“理解-路徑-方法”三步走,來調整學生的學習節奏。切實減輕課業壓力和負擔,增加科學教育、勞動教育、心理教育和身體健康教育需求的教育內容和資源。在家長配合、學業融合、認知整合的思路下辦適合的教育,努力開設德智體美勞各類特色課程,讓學生從應試化的課業負擔中解脫出來,真正走向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讓孩子在“全人”教育中成人成才
南京一中的校園里有一句話:“成全”人、成“全人”、全“成人”,這是南京一中對學生教育的思考和計劃,也是規劃學生成長路徑的一大目標。
“成全”人,是指支持不同先天條件、不同興趣喜好及擅長不同領域的學生,讓學生在全學科覆蓋的過程中找到樂趣和熱愛,讓教育體系覆蓋各類不同人才。
成“全人”,是指培養懂學習、熱愛生活、注重家庭教育和全面發展的人才,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引領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提升學生教育水平和家庭教育能力。
全“成人”,意味著打造全面有效的科學教育體系,形成務實、有體系、有成效的教學氛圍,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讓學生在校園中全面發展、全面成才、全部成人。
2022年,南京一中希望“院士1課堂”能夠完成開設20~30節校本課程的目標,讓更多青少年受到科學精神的鼓舞和引領;“江蘇少年工程院”集結開營、輻射全省,培育更多具有理工特長的青少年人才;培養數學特殊人才的“求真學堂”將為有特殊數學才能的學生打開一個窗口,為他們成為拔尖創新人才創造條件和可能。
在科學教育和科學普及的道路上,南京一中將繼續“勵志力行、共生共長”,培育更多青少年成人成才,為社會發展和民族振興貢獻力量。(省特級教師、江蘇省科協常委、南京一中校長 朱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