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眾印象里,美容院是“暴利”行業。在“顏值經濟”大行其道的當下,“美容界的愛馬仕”也將沖擊港交所,僅靠貴婦“發家致富”的美麗田園靠什么講好故事?
毛利率下滑明顯
業績增長依賴“儲值”
1993年,海南一家并不起眼的美容院開業,這家曾名不見經傳的美容院日后竟成為“美容界的愛馬仕”。1998年,美麗田園將總部遷至上海。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美麗田園在全國擁有177家直營店及160家加盟店。直營店包括138家美麗田園及16家貝黎詩門店,提供日常面部及身體護理服務,也就是俗稱的“美容院”;18家秀可兒門店提供能量儀器與注射服務,以及5家研源門店提供抗衰醫學服務。
財務數據方面,2019年-2021年(下稱“報告期”),美麗田園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4.05億元、15.03億元、17.81億元,相應的凈利潤分別為1.49億元、1.59億元、2.27億元。
可以看出,近年來,公司收入與凈利潤皆保持增長之勢。不過,業績增長的同時,公司的毛利率卻下滑明顯,報告期內,美麗田園的毛利率分別為50.4%、46.6%、46.8%。對此,公司解釋稱,主要是受到新冠疫情以及全國封鎖帶來的負面影響。
但同樣受到疫情影響的醫美同行麗豐股份,美麗田園與之相較毛利率便略顯遜色。2018年-2021年,麗豐股份毛利率分別為82.46%、84.08%、85.08%、83.05%。
此外,美麗田園業績增長的背后,與其營銷策略關聯頗大。美麗田園采用“儲值會員”的方式,通過讓客戶預存一定的資金,獲得區別于其他客戶的商品、服務折扣或增值服務。對于消費者而言,通過預儲值的方式可以享受商家優惠;對于商家而言,一次會員儲值,多次回頭消費,相當于只做了一次讓利營銷活動,便擁有一批穩定的客源,從而保證了長線的客戶來源。這也是在疫情期間,美麗田園依然保持業績增長的原因。
然而,也正是這樣的營銷模式,給美麗田園帶來了高額的合約負債。報告期內,該公司合約負債分別為9.15億元、11.55億元和13.48億元,占同期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50.3%、54.92%和54.42%,占同期總收入的比重為65.12%、76.85%和75.69%。若繼續如此無序擴張,終有一天企業資金鏈也會斷裂,可見,美麗田園在報告期內高占比的預收款會給其帶來一定的經營風險。
報告期內退款及賠償超5000萬
頻繁卷入投訴與行政處罰
由于美容行業本身屬性使然,美麗田園也面臨一定的醫療風險。
報告期內,因服務導致客戶并發癥或身體創傷,以及收到客戶投訴,美麗田園作出的退款及賠償總額分別約為1010萬元、1930萬元及2190萬元,分別占同期收入的0.7%、1.3%及1.2%。該公司也在招股書透露了一項醫療事故,2019年直營門店中的一名消費者做眼瞼整形手術后出現了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損害了視力,美麗田園為此賠償了10.91萬元。
除投訴外,美麗田園近年來所受監管處罰也不在少數。2019年,美麗田園三分公司還因“成立后無正當理由超過六個月未開業或開業后自行停業連續六個月以上”被吊銷營業執照。同年12月10日,上海秀可兒門診部有限公司因“未按照醫療器械說明書和標簽標示要求運輸、貯存醫療器械”被罰2萬元。2020年11月30日,這家公司又因“經營、使用未依法注冊、無合格證明文件以及過期、失效、淘汰的醫療器械”,被沒收物品,罰款15.4萬元,責令改正,警告。
未來,隨著監管趨嚴,此類負面事件可能會使其監管成本會明顯增高,進而影響其市場口碑、經營情況,甚至資本的態度。
值得一提的是,與美麗田園同處醫美行業的其他尋求IPO的公司上市之路也并不順利。2021年8月,醫美機構伊美爾尋求港交所上市至今未果;2018年,藝星醫美也向港交所遞表,最終撤回了申請材料;更早時候,2014年尋求港交所上市的醫美國際未能成功,最后轉戰納斯達克。那么此次美麗田園沖擊港交所,結果也充滿了不確定性。
注冊醫生竟僅占1成
美療師資質存疑
美容院中從業人員的資質水平有待提高是美麗田園頻繁卷入投訴與處罰的原因之一。盡管美麗田園在招股書中多次強調其專業服務人員團隊的競爭力,但美麗田園作為一家知名連鎖美容機構,其1940名專業團隊人員中,僅有97名注冊醫生,占比不足一成,另僅有118名注冊護士,其余最多的是經培訓的美療師,高達1560名,占比80.41%。
據了解,經培訓的美療師其實是美麗田園在自己成立的培訓中心對員工在上崗前進行的統一培訓。但具體是何培訓,不得而知。
今年,央視315揭露了一些醫美亂象,某些醫美機構通過互聯網招生,自行對其進行針劑注射、埋線、除皺等相關培訓,學員在短時間的培訓后草草結業,然后就可以迅速上崗。有人6天就能拿下美容師高級證書。那么美麗田園的美療師是否具有正規的證書?是否經過正規、系統的培訓?其經驗與技能是否真正能滿足崗位需求?美麗田園并未給出答案。
社交平臺上差評多多
門店服務質量堪憂
按美麗田園的定位來說,其自稱“高端”,被稱為“美容界的愛馬仕”,在小紅書也不乏“種草”筆記。然而也有不少美麗田園的消費者表示自己“被坑”。
小紅書上的劉女士(化名)便是一員,她稱,自己是美麗田園從抖音引流過來體驗的,剛剛進門就被推薦購買套餐與產品,體驗內容下來美容師的手法以及護膚效果十分一般。另一位網友在小紅書上發文稱,美麗田園工作一年多的美容師不知道儀器做多久,導致眼睛下面及額頭血管破裂。
當作者打開大眾點評、抖音時發現,美麗田園線下門店也差評多多。評論中消費者表示,抖音的推廣視頻中涉及虛假宣傳,與其到店里體驗的項目根本不一致;還反映了門店內推銷產品、消費者若拒絕推銷辦卡,其服務態度變差的情況。
這并不是個例,美麗田園也曾因虛假宣傳而被處罰,天眼查顯示,2019年4月,上海美麗田園美容發展有限公司因“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被監管部門處以罰款20萬元,并被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如此看來,此前的處罰并沒有杜絕美麗田園線下門店“虛假宣傳”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