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百強房企三盛宏業(yè)暴雷,進入重組倒計時
來源:風財經
記者 | 王婷婷
自9月26日風財訊獨家報道了“三盛宏業(yè)被傳甩賣總部大樓”的消息后,這家剛進入“百強行列”的房企,資金傷口已經無法掩蓋,員工討債、全國項目大面積停滯、資金被監(jiān)管等問題集中爆發(fā)。
10月21日,風財訊獨家獲悉,三盛宏業(yè)上海、舟山等區(qū)域部分員工前往公司總部討要說法,董事局主席陳建銘出面進行了溝通,并表示“我也是非常難過,如果那些項目能解決,我想總是能解決。”
不過據員工表示,此次溝通并無實質進展,后續(xù)會成立員工債務委員會繼續(xù)維護權益。
員工理財逾期兌付 部分高管已拿錢?
風財訊獨家獲悉三盛宏業(yè)《關于開展2017年第二期定向理財的通知》,這份由公司工會下發(fā)這份文件,定向員工發(fā)行3億理財產品,期限12個月,產品收益率12.5%,每年付息一次,到期一次性還本付息。
這并非三盛宏業(yè)第一次定向員工發(fā)行理財產品,不愿具名的員工A先生告訴風財訊,前后多期理財產品涉及資金達8億,牽涉員工及其家屬上千人,區(qū)域范圍波及上海、杭州、舟山、北京、廣東、沈陽等集團公司所屬分支機構所在地。
12.5%的收益率看似是不錯的投資,誰想投錢之后普通員工不僅未按年收到利息,還在產品到期后連本金都沒收到。
但讓A先生氣憤的是,以陳亞維、陳立軍、屈國明等為代表的多位高管,卻已經收到了理財款,而前者與陳建銘系親屬關系。
9月7日,三盛宏業(yè)財務資金管理中心曾印發(fā)《關于集團員工理財兌付方案的通知》,內提到對2019年9月到期的各批次員工理財,將按照原合同約定的起止時間及利率計算投資收益,并將投資本金及投資收益共同轉為“退出本金”,分別安排在2019年的11月30日和2020年的2月29日、5月31日、8月31日、11月31日兌付“退出本金”的 20%及當期收益;對“退出本金”計算收益,年化收益率為9%。同時增加了9家子公司作為員工理財產品承擔連帶擔保責任。
不過,大部分員工對于這份解決方案直言“兌現不了”,“因為我們買了理財的員工涵蓋全集團各個部門的多個崗位,對公司及其實控人的行為多有了解。企業(yè)走到今天這步境地,企業(yè)和其實控人絕對不會是一個守法守約的誠信者。懷疑企業(yè)和實控人在經營和個人行為中存在諸如偷漏稅、非吸、騙貸、‘一女多嫁’欺詐消費者、侵占、挪用等刑事違法犯罪。”員工表示。
而他們目前最直接的訴求是,兌現理財款,相關高管把收到的錢退出來,組織查賬處理相關侵吞情況。
全國項目大面積停工
在三盛宏業(yè)無法兌現員工理財資金的同時,還面臨全國多個項目無法正常動工的窘境。
風財訊獲悉,三盛宏業(yè)在廣東、上海、浙江、沈陽四個區(qū)域,至少有16個項目均出現了“受資金影響而停工/半停工/未開工/工程滯后”的情況,截至 8 月 25 日統計的已批未付工程款達到11.66 億。
例如上海區(qū)域的淺水灣項目已處于半停工狀態(tài),總包索要付款7634萬現場可恢復正常生產;萬祥項目二期要正常推進,需及時支付配套費1993萬及華建(一期總包)已批未付2760萬。
浙江區(qū)域的朱家尖項目也因資金影響已停工,目前已批未付共計1585萬;臨安天倫項目則因資金方監(jiān)管審核嚴格,對承包人資金壓力進一步加大,目前兩個總包受生產資金影響已停工,需支付工程款1982萬,同時資金問題導致政府部門介入,影響開盤及工程推進。
每天有無數“請主席關心并協調資金支付”的申請發(fā)至陳建銘,壓力可想而知。
除項目相關款項以外,風財訊從三盛宏業(yè)在9月3日召開的“第36周業(yè)務聯席會議”的會議紀要中看到,公司還欠著中指院、易居、億翰智庫共60萬付款。
而就在今年上半年,三盛宏業(yè)剛登陸克而瑞“房企銷售TOP100”榜單,位列操盤金額榜第98位。2018年位列中指院“2018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yè)”第54名;今年8月獲得億翰頒布的房企綜合實力、品牌價值雙百強。
在建項目停滯,已交付項目卻是“后院起火。據會議紀錄透露,康橋頤盛云錦苑集中交付后報事約4000條,需開展返修整改工作。
債務方進場
一邊是錢還不上、兌不了,另一邊是錢賺不到、流不回,層層窘困逼迫下的三盛宏業(yè),已經引起債權方警覺。
風財訊獨家獲悉,就在10月17日,經陳建銘簽發(fā),成立了三盛宏業(yè)集團臨時監(jiān)管小組。
臨時監(jiān)管由上海東興(東方資產全資子公司)、民生信托、溫州銀行、京衡律所代表,和三盛宏業(yè)高管及子公司代表組成。
全面監(jiān)管三盛宏業(yè)集團及其下屬公司的財務、行政人事、運營管理權。
分別針對涉房板塊、香港中昌國際板塊、海運板塊、上市公司中昌數據(9.690, 0.88, 9.99%)板塊,有不同小組。
在臨時監(jiān)管機構約談各部門前,暫停所有財務、人事、運營審批流程(包括線下紙質流程與線上OA流程)。未經審批、授權造成資金資產流失的,一律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臨時監(jiān)管小組的成立,是為應對化解三盛宏業(yè)集團的債務危機,同時為保障金融債權,避免國有資產流失,確保債務重組順利推進。
實際上,在今年9月24日,三盛宏業(yè)與東方資產已公布“進行全面戰(zhàn)略合作,助力企業(yè)轉型升級”。
“東興資產已經進駐公司了,拿了財務章,希望認真監(jiān)管。三盛宏業(yè)重組,要把兌付方案落實到重組方案和債委會簽署的兌付協議里。”三盛宏業(yè)員工表示。
實際上,在風財訊9月的報道中,已指出三盛宏業(yè)的“空心化”境況。三盛宏業(yè)系的公司幾乎都進行了高比例質押。
三盛宏業(yè)的股權已被質押了59次,14.31%的凈資產做了對外擔保(約7.21億元)。子公司上海頤圣也開展過4次股權質押,目前有效質押15015萬股。
中昌數據更是自2018年以來,就頻繁操作股份解質押及再質押,總占股已由41.44%降至38.79%,大股東質押比例甚至達99.96%,排在上市公司質押風險名單第35位。
說到“中昌數據”,風財訊曾詳細分析過,這家上市公司的經歷異常“妖”。
其前身“華龍集團”多年ST,最終因持續(xù)虧損被上交所暫停上市。在2008年破產重整后再上市,后改為中昌海運也曾遭遇ST。
2015年開始剝離航運業(yè)務,進軍大數據,改名“中昌數據”,但難掩連續(xù)兩年虧損的命運,在即將面臨連虧三年被退市的危機時,主要依靠大額的政府補助和債務豁免,走出ST陰影。及至2019年上半年,中昌數據營收16.54億元,對應0.5億元的凈利潤,凈利潤率不足3%。
“數據”板塊虛有其表,鈺景園林和中昌國際負隅頑抗,“地產”板塊項目遲遲無法產生資金,但更重要的,三盛宏業(yè)已經失去了“民心”,將員工擺在了對立面,或成為拖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危機集中爆發(fā),三盛宏業(yè)系已經撥動了破產的倒計時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