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百強縣榜單邵東不在列
前天迪賽顧問發布了全國百強縣榜單,湖南4個縣市上榜,漁夫開始不屑一顧,原因主要是,每年長沙三縣都特別突出,然后第一眼就去找邵東市,然而發現邵東不在列,瞬間失去興趣,甚至在罵罵咧咧的。
但是很多網友私信我這個排名,我看了一下榜單和評價標準,主要有幾點注意:
迪賽深耕縣域經濟10余年,暫且當它是比較權威的排名機構
這個排名迪賽設置了入門的雙標準:
①地區生產總值>400億,我省有9個縣市符合標準,分別是長沙縣、瀏陽市、寧鄉市、醴陵市、邵東市、汨羅市、湘潭縣、湘鄉市、桃源縣。
②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億,符合標準的就只剩長沙縣、瀏陽市、寧鄉市、醴陵市了。
所以,邵東不能入列,一開始就被排除在標準之外了,通過部分縣市對比,湖南縣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對 GDP的占比相對較低。
為什么邵東600億GDP,財政收入卻如此低?
①我省財政體系里和別的省份不太一樣,我省縣市除了上劃中央外,還需要上劃省級。所以比別的省的縣市多上交了一份收入。舉個例子,內蒙古區準噶爾市2019年實現財政總收入287.41億,上劃中央95.94億,上劃自治區70.6億,上劃市級收入38.28億,通過層層上交,準噶爾地方財政收入只剩82.6億,不夠總財政287.41億的零頭。
②湖南房價低,土地和房地產相關稅收要比別的省市低很多。這方面包括契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耕地占用稅、城鎮土地稅。已經是相當大的一部分了,甚至撐起部分縣市的財政收入。如湖南的土地收入在國內同等GDP的省份里倒數,但是,這部分收入主要體現在政府基金收入里,不算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浙江、湖北、河南的政府基金收入甚至超過自身財政收入,對土地財政依賴度相對較高。
③產業結構,稅務優惠力度,農業人口比重等。
通過榜單看到中西部差距
城市群能過玩活,縣域經濟是重要的一環,珠三角地區城市集中,全部設區,但因為地形限制,缺乏強勁的縣域經濟,城市群很難向周邊拓展。
百強縣中,東部地區占比達到68名,江蘇在前十占比達到一半,江蘇上榜25席,浙江上榜18席。
中西部地區:河南上榜7個,湖北上榜7個,湖南4個。但是湖南控制了中西部縣域經濟前三名,而且都在長沙。
河南7個分布于鄭州新鄭、鄭州鞏義、鄭州新密、商丘永城、鄭州滎陽、濟源、平頂山汝州。
湖北7個縣分布于黃石大冶、宜昌宜都、仙桃、潛江、襄陽棗陽、孝感漢川、宜昌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