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滿族自治縣是畜牧養殖大縣,是全國生豬調出大縣,是梅花鹿良種繁育基地,有東北非牧區最大的黃牛交易市場。2019年,全縣生豬、肉牛、肉羊、家禽、鹿累計發展量分別達到116.17萬頭、43.94萬頭、12.43萬頭、1364萬羽及6.9萬頭。但由于動物活體無法抵押,且畜牧養殖周期長、貸款額度大,“想貸貸不到、能貸貸不足”的問題限制了伊通縣畜牧業進一步的發展。為解決融資難題,吉林省畜牧業管理局多次來伊通縣開展調研,幫助伊通縣剖析現狀,尋找對策。在上級部門的幫扶下,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伊通縣創新機制,一是畜牧、財政、農行三家攜手合力,共同推進“吉農牧貸”試點工作,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和引導功能;二是建立健全政府與擔保公司“資源聯手開發、主體共同培育”的新型政擔合作模式,有效破解農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為實現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注入了強大動力。
一、大力推廣“吉農牧貸”資金
(一)政府增信、迅速啟動“吉農牧貸”。2016年,啟動了“吉農牧貸”業務,采取政府增信機制,即縣政府配套資金1000萬元作為風險補償金,為農業銀行對養殖戶及專業合作社等特定的對象發放的貸款提供擔保。在縣政府的組織下,縣財政局、縣農業農村局、縣農業銀行簽訂了《吉農牧貸風險補償基金合作協議》,對業務開展流程、各方職責等做出了明確的規定,為“吉農牧貸”健康、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多方走訪、精準施行“吉農牧貸”。為保證養殖戶及專業合作社等特定的對象能盡快拿到貸款、能足額拿到貸款,我縣進行多方走訪,實地調研。一是對養殖戶及專業合作社進行實地走訪,通過聯合上門走訪,查看企業目前經營情況,了解企業資金需求,詢問企業未來發展規劃及產品的市場前景,對企業“硬件”實力進行全面的把握;二是去當地百姓、干部住址進行實地調研,對企業的經營情況、能力、信用、品質等“軟件”實力全面的把握,通過對“硬件”及“軟件”實力的綜合評估,為農業銀行能否對企業進行貸款、待款額度提供了十分必要的參考。為了養殖戶及專業合作社盡快拿到貸款,對于符合條件的企業,積極與其溝通,幫助其提前準備好相關申報材料,確保貸款能盡快、足額下撥。
二、創新推出“政擔聯動”資金
(一)政擔聯動、簽署合作協議。為讓我縣農業經營主體貸得到款、用得起款、便捷貸款,2020年,縣委、縣政府與吉林省農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簽訂了政擔合作協議,為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小微企業等經營主體以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提供有效的信貸支持,農業擔保與政府協同發力的政策效應和實踐成果正逐步增量釋放。
(二)成立機構、促進業務開展。我縣與農擔公司成立了“吉林省農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伊通滿族自治縣辦事處”,通過辦事處加強宣傳引導,提升涉農經營主體的守法意識、合規意識和誠信意識,優化農村金融市場環境,推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同時通過辦事處對貸款申請人進行初審,對企業信用、實力進行綜合評估,為能否對企業進行貸款、待款額度提供了十分必要的參考,在幫農惠農的同時,盡量規避商業風險。
三、精準發放貸款資金
為盡可能降低風險,我們對于申請貸款的養殖戶及專業合作社遴選采取高標準、嚴要求,堅持信用標準,堅持道德標準,通過綜合測評確定放款額度。但對于企業實力強,帶動效果好,信用記錄佳的企業,對其增大幫扶力度,縮短放款時間,確保有真正需要資金的企業能貸的及時、貸的方便、貸的充足。
伊通縣蛋雞養殖戶王楊在伊丹鎮建設了長盛養殖場及福盛養殖場。2018年,該養殖戶擬通過申請“吉農牧貸”擴大養殖規模。伊通縣畜牧局了解情況后立刻開展實地調研,經調研該養殖戶不僅個人能力強,廠區建設規范,“硬件設施”過硬,而且該養殖戶信用度良好,擁有較強的帶動能力,符合貸款標準。伊通縣畜牧局積極幫助其辦理“吉農牧貸”,2018至2019年累計下達貸款達640萬元,在“吉農牧貸”的支持下,兩個養殖場順利完成擴建。目前蛋雞存欄35萬,年產值3600余萬元,帶動當地50多人就業,充分發揮了資金的杠桿和引導功能。截至目前伊通縣共發放吉農牧貸1.1595億元。
伊通縣潤大牧業小區、東升養殖場、淞元牧業小區、久泰牧業有限公司、惠程牧業小區等5家規模豬場同樣面臨著欲擴大養殖規模,但資金短缺的問題,經過實地調研、綜合評估后,伊通縣畜牧局幫助5家企業辦理“政擔貸款”,共計貸款400萬元。在貸款的支持下,該5家養殖場順利實現了擴大養殖規模,合計實現年存欄11200頭,年出欄16700頭,年產值達8350萬元,帶動農戶就業30人,年增收18萬元。充分發揮了“政擔貸款”資金的杠桿和引導功能。
供稿:伊通縣畜牧業管理局 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