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引領中國"芯"發展

      2020-08-27 10:36:26

      自從半導體行業經歷了重重打壓,業界對于“中國芯”的“執念”越來越深,自主研發成為了現如今的主基調。數據顯示,中國芯片的需求量達到了全球的60%,但國內自產比例卻只有13%,特別是產業鏈的許多環節都存在一定的缺口。

      這不僅敲響了行業人士的“警鐘”,國家層面也不斷推出相關政策利好行業,大力促進電子技術發展。特別是國務院日前推出的《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足足40條政策措施也讓德媒稱之為“歷史之最”。

      作為“電子底蘊”深厚的成都,現在已有278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全市擁有1400億規上企業,在2019年規上營收達到了8400億元,同比增長17%,位居中西地區第一。

      此前專家分析,2015年-2025年是中國芯片發展的“黃金十年”,四川省緣何取得如此成績?21ic中國電子網記者連線了成都市電子信息行業協會秘書長賈曉欽,揭秘協會在背后的努力。

      中國芯該如何發展

      半導體產品主要分為4類,包括光電器件、半導體傳感器、分立器件和集成電路,其中大約有八成半導體產品是集成電路,半導體的生產主要分為設計、制造和封測三大流程。這便引申出了一個關鍵問題——產業鏈。

      事實上,任何產業都脫離不開上、中、下游企業間的協同作戰,然而半導體流程復雜,越精尖的技術涉及的廠商就越多。

      因此,產業間溝通需要一個媒介和平臺,“中國芯”同樣需要這樣的垂直合作機會。對此,之前清華大學王志華教授曾給出搶占存量市場的建議,即豐富公司的產品鏈,加強技術合作和存量市場產品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半導體是一項研發耗費巨大的行業。就拿眾所周知的半導體巨頭英特爾來說,在去年的研發投入是134億美元,占到營業收入的19%;另外,高科技產業的核心是人才,“芯片后浪”正在奔涌在半導體先驅創造的“沃土”之上。這就引出了另一個關鍵問題——產學研。

      需要引起重視的是,“中國芯”的確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需要正視的就是半導體設計軟件和設備的空缺,在技術升級的進程中對于二者的需求量是巨大的。半導體設備具有高門檻的特性,半導體市場發展遵循著高度集中靠攏的趨勢,通過發展歷史來看,全球半導體產業經歷了三次產業遷移,領軍企業發生了多次的改變。

      因此,“中國芯”需要的是長期的堅持研發和創新,趕上進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需要的是產學研一體,一方面持續加強研發進度,另一方面培養“芯片后浪”繼續研發。數據顯示,集成電路領域畢業生占本屆畢業生2.6%,人才培養與技術發展是相輔相成的,這也是“中國芯”發展的保障力量。同樣,產學研溝通也需要一個媒介和平臺。

      對此,王志華教授也有類似觀點,他認為加強研發投入,進入創新時代,而應用需求是創新的源泉,長期堅持是成功的關鍵。

      綜上所述,產業鏈和產學研的產業交流都需要依托媒介和平臺,而成都市電子信息行業協會(下文簡稱“協會”)便是連接兩者的橋梁。當然,協會所做的并不止這些……

      成都是怎么發展中國芯的

      目前成都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如何了?賈曉欽告訴記者,協會自2013年成立至今持續服務電子信息企業,親眼見證了成都市電子信息行業迅猛發展,形成了研發、材料、元器件、芯片、教育、軟件與信息服務的一整套產業。產業結構相對均衡,其中產品制造業占比46.6%,軟件業務占比42%,電子服務業占比11.4%,最新獲得了國家薪火雙創示范基地、國家網絡視頻產業基地、國家超高清視頻產業基地、國家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示范基地。

      賈曉欽為記者介紹,協會主要從三方面促進電子產業的交流和發展:

      01.

      從企業上來講

      第一,協會積極對外宣傳成都良好的營商環境、產業政策,招募或拓寬有意愿合作或落地的電子信息企業,填補產業鏈空缺,增強合作;

      第二,充分發揮協會溝通橋梁的作用,企業向協會反映遇到的困難或存在的問題,協會盡量利用平臺優勢進行解決,對于無法解決的困難和問題,協會向政府發聲表述,爭取政府的支持和幫助;協會也第一時間向企業宣貫政府的產業政策、相關法律、法規,共同推進更好的營商環境的建設;打造一個更好的產業環境;

      第三,促進企業間的交流,推動企業間的相互合作和發展,為市場開拓創造更好的條件。帶領企業參加國內外專業展會,拓展國內外市場,承接政府的中大型會議和活動,搭建更多交流的平臺讓企業之間增進了解。

      02.

      從教育上來講

      加強高端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成都本身擁有眾多高級學府,諸如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成都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成都工業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和成都東軟學院、中科院光電所、中科院計算機所、十所、二十九所和三十所等多家涉及電子信息相關的高校院所;另一方面,協會非常重視產業工人的技能提升。協會對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制造業的技能工人現狀進行了專門的調研,高新區根據調研報告擬定了專門針對產業工人技能提升的的專項政策。她表示,今年協會積極響應國家和市區對技能人才提升的政策落實,幫助企業推進新型學徒制建設。

      03.

      從研究上來講

      搭建好產學研合作與交流平臺,利用成都的高校院所資源,推進企業、學校和研究所的深度合作,組織高校院所和企業進行技術交流、項目合作和成果轉化。

      舉例子來說,這幾年協會促成天邑康和與西南交大在4G項目關鍵核心技術開發和平臺建設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推進天奧科技分別與電子科大和成都工業學院在北斗導航領域開展合作,實現三零瑞通與電子科大在安全耳機項目、三零嘉威與電子科大在集成電路領域開展合作等。

      賈曉欽表示,成都電子信息的配套環節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協會主要通過兩個方向進一步推動配套提升:一方面,利用已有配套企業資源,幫助他們拓展市場宣傳,對接市場需求,促進他們降低成本、提升工藝、擴大產能,增強本地配套服務;另一方面,對產業鏈缺失或不足環節,盡量拓寬渠道,招引外地企業落戶成都,填補缺口及不足。

      行業的規模發展離不開標準化的制定。標準不僅是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也包括省、市級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賈曉欽告訴記者,制定電子信息相關技術和產品的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是協會今年工作的重點,最近,協會正在與中國聯通(成都)、中國移動(成都)產業研究院、天邑康和、邁普通信技術、和芯微等十余家企業制定遠程智慧醫療和Wi-Fi 6通訊質量這兩個省級、市級地方標準。

      未來幾年如何發展

      《中國制造2025》報告中提出要求,至2020年中國芯片自給率要達到40%,2025年要達到50%,這意味著到2025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將占世界的35%。

      那么成都的目標是什么?賈曉欽介紹表示,2018年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上對《成都市高質量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改革攻堅計劃(討論稿)》進行了部署。提出“到2020年,將建成電子信息萬億級產業”。2019年成都市電子信息規上營業收入為8400億,距離2020年的萬億目標近在咫尺。疫情以來,大家都牽掛著萬億目標能否按時實現。從目前的調研情況來看,在良好的疫情防護措施下,成都一些電子信息企業反而實現逆勢增長。以高新區為例,今年上半年高新區電子信息產品出口比例同比增長6%左右。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和先進制造類規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產值1619.28億元,同比增長15.33%;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330.27億元,同比增長15.45%。賈曉欽分析表示,雖然疫情導致外貿受到部分影響,但諸如光模塊、醫療健康產品、掃地機器人、消毒設備等企業在疫情中意外得到了發展,拓展了市場。還有一些跨國集團因為其他國家的工廠受疫情影響停滯不產,產能朝成都的工廠傾斜,也促使產值得到較大提升。

      對于未來規劃上,協會繼續以推進和加強電子信息產業的配套服務為目標,加強成德眉資四城一體化配套發展,并繼續擴大到綿陽、遂寧、宜賓、南充等省內城市,促進成渝雙城配套合作,進一步輻射到更遠的地域范圍。目前配套的不足和缺口仍然存在,需要多地的協作配套和政策支持,持續提升本地產品配套服務的占比,進一步推動5G+智慧醫療、5G+無人機、5G+VR等場景應用,促進5G技術發展,賈曉欽如是說。

      對于成都本土化中國“芯”方面,賈曉欽為記者介紹,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成都的優勢是高校院所資源豐富,在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和儲備上占了先機,并且成都現有的集成電路企業發展早、基礎比較扎實,擁有相應的代工廠(海威華芯)、封裝(成都士蘭微、宇芯半導體)、IC設計公司(芯原、瀾至)等。從引領本土化發展來說,圍繞成都現有自主知識產權的IC產品,協會幫助搭建線上線下平臺進行產品推廣,促進相關產品國產化的替代,開拓本土市場和需求;在核心技術方面如IP方案提供商和芯微電子這樣的本土企業,加大宣傳,進一步拓寬市場。

      目前國際形勢比較嚴峻,國家正在重點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成都亦如此。集成電路作為“三高產業”,即高知識密集、高資本密集、高技術密集產業,絕非一蹴而就能實現超越的,成都已有設計、封裝和制造的各個環節是比較牢靠的,相信在未來五年成都會從砷化鎵(GaAs)、磷化銦(lnP)第二代半導體到碳化硅(SiC)和氮化鎵(GaN)等第三代半導體實現創新突破。

      賈曉欽強調,為了中國芯的發展,成都市一直重點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7月底才剛重磅出臺了《成都市支持集成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進一步加快培育我市集成電路產業生態圈、創新生態鏈,推動我市集成電路產業轉型升級,提升電子信息產業核心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文行此處,就引出協會的另一項重要成果——展會。根據賈曉欽的介紹,國外會議展覽方面,自2016年起,協會便帶領企業出國參展至今持續4年,累計帶領100余家企業在在國外的通訊展和消費展上大展身手,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獲得了國際市場的拓展。尤其自豪的是,這些參展企業百分之六十左右為中小企業。國際市場的拓展加大了成都作為內陸城市,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提升技術、優化產品和全世界的同行PK的信心。

      據了解,“2020中國(西部)電子信息博覽會”在2020年8月25日-27日如火如荼地召開。賈曉欽強調,今年協會在電子展上搭建近300平米的特裝展區,集成了展示了優秀的電子信息企業的新產品、新技術和新成果。

      本屆大會參展商陣容強大,在20000平米的場館里,600家優質展商、20000名專業觀眾共同探討電子這一話題。六大主題展區幾乎覆蓋了整個產業和聚焦熱點,包括5G和大數據、智能制造、智能終端、基礎電子、集成電路、測試測量。當然,少不了的便是演講和活動,這次博覽會為我們提供了30多場干貨滿滿的大會論壇活動,是想要學習交流討論業界人士的“福音”。

      其中,最令人期待的除了展商和大會論壇活動以外,還是可以在產業鏈中所有廠商齊聚一堂的環境下,共商“中國芯”這一話題。從6號館,走到7號館,既能了解到目前電子產業發展的現狀,也能看到令人驚喜的創新以及一個個為“中國芯”奮斗的面孔。

      記者認為,中國“芯”正在逐步邁向新紀元,半導體企業也正如春筍般不斷給人帶來新的驚喜。作為“電子底蘊”深厚的成都,正在以全新的創新姿態逐漸發展成為中西部地區最靚麗的一道風景。

      來源:21ic中國電子網

      關閉
      精彩放送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色噜噜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va久久久久| 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网| 亚洲字幕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2019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pp|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AV性色在线观看| 亚洲小说图区综合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深深色噜噜狠狠网站| 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 亚洲AV日韩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电影| jiz zz在亚洲|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99久久| 亚洲AV成人潮喷综合网|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 亚洲午夜精品第一区二区8050| 国产精品亚洲视频|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亚洲av综合日韩| 美女视频黄免费亚洲| 亚洲精品无码aⅴ中文字幕蜜桃|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SM| 亚洲一区二区高清| 亚洲精品V欧洲精品V日韩精品| 国产亚洲人成网站观看| 亚洲v高清理论电影| 亚洲综合在线成人一区| 亚洲AV无码久久|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五月综合网色九月色| 亚洲精品宾馆在线精品酒店|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V片在线观看| 亚洲自偷自偷偷色无码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