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昨天,先進智能農業機械化設備齊亮相,農機手比武機收減損技能。 本報記者 潘立峰 通訊員 孫力 攝
天津北方網訊:適用播種、旋耕的無人駕駛電動拖拉機,植保作業中有如“變形金剛”的自走式噴桿噴霧機,“超人”般能收小麥能收水稻還不怕泥地的履帶式谷物收獲機……6月11日,碧空如洗,麥浪翻滾,記者在天津市2023年“三夏”機械化生產現場推動會上看到,來自全國多家企業的新式“鐵?!备傁绿?,盡顯科技智能范兒,顛覆了人們對農機的傳統“土”印象。
由市農業農村委召開的這次推動會走進靜海區蔡公莊鎮四黨口中村麥田,標志著我市“三夏”生產拉開大幕,大面積機收作業正式啟動。推動會現場進行了小麥機收、玉米播種、田間植保等機械化作業,展示了我市主推的部分智能、高效、先進適用機具。來自10個涉農區的10名農機手分為兩組,駕駛5臺小麥聯合收割機,進行了一場機收減損技能比武,以引導農機手在機收作業中把糧食損失降到最低。
夏糧生產是全年糧食生產的第一季。據介紹,今年全市小麥已陸續進入收割期,機收同時進行玉米機播。目前,我市“三夏”機械化生產特別是小麥機收各項準備工作已全面就緒,全市2.1萬多臺機具已檢修完畢,預計有4500多臺聯合收割機、8000多臺拖拉機、5200多臺播種機等各類農業機械投入到夏收、夏播作業中。
麥熟一晌,貴在爭搶。據氣象部門預測,麥收期間,我市將有間斷性陣雨、雷陣雨等明顯降水過程,給麥收帶來不利影響。市農業農村委聯合有關單位部門協同努力“龍口奪糧”,確保“豐收在望”變“顆粒歸倉”。(津云新聞編輯鄧坤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