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曹彬(右一)與研發人員討論鋼板計數儀精度問題。
天津北方網訊:上周,菲特(天津)檢測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菲特)舉辦企業成立10周年慶祝活動。經過10年的耕耘開拓,這家誕生在天津的民營企業已發展成業界知名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提供商,成為質量檢測領域名副其實的領跑者。
2013年,從德國學成歸來,擁有豐富汽車行業相關經驗的曹彬在自己的家鄉創立了菲特,為汽車整車和配套企業提供質量管理服務。當時,汽車質檢行業普遍依靠人工,通過觀看、觸摸等方式進行檢查,排查產品缺陷。由此帶來的質檢不穩定性和人員管理成本問題十分突出,這讓曹彬等公司初創團隊成員意識到,轉型發展勢在必行。
“在質量管理過程中,我們需要一整套有可遵循標準、客戶認可的檢驗方式方法,并且能覆蓋100%的零件,只有用科技手段才能做到。”曹彬說,“所以我們堅定地轉型,要打破自己的飯碗、革自己的命。”
菲特將目光投向了機器視覺和人工智能。依托以往收集的上億條質量數據和樣本缺陷信息,2017年,公司與天津大學精儀學院成立聯合實驗室并組建菲特研發中心,2018年又組建了人工智能團隊,將AI、機器視覺、軟件交互等前沿技術應用到汽車質量檢測領域。
從質檢到“智”檢的過程并不簡單,回顧企業轉型的幾年,曹彬用“艱苦卓絕”形容當時的狀態。“2018年和2019年是我們最困難的時期,組建AI團隊后,我們把以前積累的利潤全部用于研發,當時的現金流非常差。”曹彬告訴記者,讓他最為感動的是,盡管面臨重重挑戰,但兩年時間里公司的人員流失率為零。“信念、信仰和信任缺一不可,員工給了我很大的信心,我也堅信我們一定能做得到。”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2019年,菲特在天津舉辦的第三屆世界智能大會上發布了AI算力模型,并在這一平臺結識了新的投資者。此后,公司陸續獲得了來自政府天使投資機構和市場投資者的2200萬元資金支持,順利渡過困難階段。同年,公司的第一臺人工智能檢測設備成功銷往北美,自此一炮打響,其給質檢行業帶來的創新性變革受到業界關注,得到了一汽大眾、紅旗、長城、本田、豐田、比亞迪等眾多頭部客戶的認可。
在與國外制造公司接觸的過程中,令曹彬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客戶對天津有菲特這樣的企業表示出意外。“天津為什么不能有這樣的企業?我們有很好的工業基礎和高校資源,我希望能把菲特在制造業升級過程中積累下來的經驗傳播出去,這也是作為天津人的一種倔強。”曹彬說。
依托前沿的光學、AI、軟件交互、硬件等核心技術,如今,菲特已取得200余項知識產權,在工業制造領域擁有上百個“在線級”AI落地案例。服務領域從汽車拓展至化紡、醫藥、鋼鐵等行業,幫助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實現智能轉型升級。
曹彬告訴記者,菲特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基于國際AI語言,我們正在打造生成式大模型,預計年底會推出兩個行業的模型,希望以菲特的智能科技賦能高端制造領域發展。”他說,“天津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很有力度,讓我們能心無旁騖地做研究,在這里發展我們很有信心。”(津云新聞編輯付勇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