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不久前,我們三易生活曾在相關內容中吐槽過如今智能手表的造型設計問題,在那之后不久我們更換了一款用于日常使用的智能手表。
不得不說,這塊新表的絕大多數細節都讓我們挺滿意的。例如它的造型是現在難得一見、嚴肅向的復古腕表設計,功耗很低、續航很長,而且健康監測相關傳感器相當豐富。除了在網絡連接部分不僅不支持WiFi和LTE、過分依賴手機上的藍牙外,最開始我們幾乎挑不出它的什么毛病。
是的,眾所周知現在絕大多數智能手機的充電設計,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通用”的。雖然各家的快充協議各不相同,但至少最低都支持基本的慢充,所以通常只要充電線(指USB Type-C接口)能插得進機身,總不至于完全不能充電。
那么,為什么我們要用“按”這個字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兩個品牌的智能手表,雖然它們有著近似的表體尺寸,并使用了相同的充電協議。但兩家廠商卻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的,將各自無線充電器內部用于輔助固定手表的磁鐵,做成了完全相反的極性。
那么為什么會這樣呢?讓我們先回到前面講到的,關于智能手機充電設計的話題上來。正如大家都知道的那樣,現在各大品牌的智能手機絕大多數起碼都能以最低10W的慢充相互兼容。部分機型因為搭載了所謂的“通用快充協議(比如PD或UFCS)”,甚至可以實現40W左右的兼容快充功率。
但手機廠商們根本不擔心用戶會因此不去購買他們的專屬充電頭,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他們的私有快充協議已經發展了多年,在技術上早已遠遠領先于“通用標準”。就算互認的兼容快充能做到40W,可現在各大手機廠商的私有快充早已基本是80W到100W起步,甚至有些機型輕輕松松就能做到150W、165W,甚至200W以上。
這樣一來,同樣一臺手機混用充電頭可能需要40分鐘甚、至是1小時以上才能充滿電,但使用專屬充電器只需15分鐘、甚至10分鐘就能充好。如此巨大的體驗差距,就會使得消費者很愿意去掏錢購買高功率的專用快充,進而養成使用習慣。
連續四次包館,驍龍主題館再次成為ChinaJoy的人氣王。
三星Galaxy Z Flip5評測:變化不小,但驚喜也很多參數和體驗均迎來全面提升,三星再次證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