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下午,龍元建設集團召開2020年中報業績交流會,集團總裁賴朝暉、董事會秘書張麗、副總裁孟旭明等領導出席了會議,就公司上半年業績及經營情況、業務轉型取得的成績以及戰略定位等資本市場關注熱點進行了深入交流。
本次電話會議共有華泰證券、東方證券、興業證券、長城證券、中銀國際、太平洋證券、嘉實基金、廣發證券、中金證券、KB Asset Management Singapore、Mackenie Investment、Dodge&Cox等20余家機構投資者參與。
訂單有序落地 PPP回款大幅提升
董事會秘書張麗向券商分析師們詳細講述了公司上半年的運營情況。2020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0.52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3.81億元。面對疫情,公司積極響應號召,穩健經營,從融資項目順利獲批到旗下重點項目第一時間復工,再到裝配式平臺逐步完善打造全新增長點,龍元建設作為長三角建筑市場最大的民營建筑企業,有力地保障了各類民生項目有序推進。
一季度受疫情影響,業績有所下滑,但二季度公司全面復工趕產,經營勢頭良好。二季度實現凈利潤1.97億元,同比增長12.29%。
在市場開拓方面,龍元建設上半年新簽訂單116.6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2.64%。訂單結構持續優化,傳統項目非民營占比達到53.81%,且自2018年起新接業務中的公建項目占比持續提升。
在PPP投資領域,自2014年至今已累計中標PPP訂單近900億元,主要聚焦長江經濟帶地區,浙江地區的項目占比三成以上,整個沿海地區占比約60%。今年上半年,龍元建設PPP項目持續穩步落地,收到政府回款7.22億元,累計收到回款31億元。未來隨著更多項目進入運營期,PPP投資板塊的營收、利潤占比將會逐步提升。
裝配式建筑業務持續發力
談到業務轉型層面,機構投資者對裝配式建筑業務表現了極大興趣。公司副總裁孟旭明表示,龍元建設一直以產品思維和一站式解決的平臺思維研發公司裝配式產品,目前該產品已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多次參展,在行業內專業機構中認可度高。
一直以來,龍元建設注重發展總承包能力,著力打造裝配式建筑產業平臺及EPC一體化建造服務,包括工程項目策劃設計、制造采購、施工安裝和技術咨詢的全產業鏈服務。另外,在制造方面,龍元建設布局投資了建筑裝配式科技產業園來提升加工制造能力。
龍元集團自2016年起專門立項,成立研發課題團隊,與上海建科院、同濟大學聯合研發S-SYSTEM高性能鋼結構全裝配建筑產品體系,適配從住宅到公共建筑,從低層到高層等系列高性能房屋建筑產品的建造,滿足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健康建筑等多個認證體系的要求,目前裝配率可達到95%,施工期最多可縮短40%,顯著高于國內平均水平。在保證施工建筑高品質的前提下,也可以有效控制成本。
公司將在宣城投建裝配式建筑科技產業園項目,總投資額約15億元,作為提升裝配式產能規模的重要布局,建成后將有效滿足未來裝配式訂單需求,保障公司裝配式業務快速拓展。
勤練內功力推協同 構建龍元生態
集團總裁賴朝暉就近幾年的工作重心以及集團戰略定位與機構投資者進行了分享。集團目前主營業務包括建筑施工業務、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業務、運營管理業務和鋼結構裝配式業務,著力以高質量的經營活動推動集團財務基本面的快速改善。
針對傳統項目,公司要求以投資視角來決策項目,綜合考慮現金流和毛利率的平衡,完善項目資金回籠制度,加強從總部到分公司、項目部的合約管理,基礎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支出預算計劃的執行等工作。公司經營性現金流情況好轉,不考慮一季度受疫情的影響,已實現連續三季度為正。
基建投資板塊上,公司承接每一單PPP業務,都會對整體的現金流安排情況進行壓力測試,尤其注重PPP投資與長期借款之間的期限匹配情況。公司目前累計有19個項目進入或部分進入運營期,上半年收到政府回款7.22億元,同比增長93.57%。后續的政府回款還會進一步提升,PPP項目投資現金流可以逐步實現正流入。
公司積極拓展與金融機構的合作,上半年新增4家合作機構,新增融資批復近50億元,同比增長43.84%。PPP運營領域,公司上半年重點深化強運營,主要涉及產業運營、各類場館運營等。同時,公司與樹蘭基金展開合作,未來將重點關注醫療康養領域;通過與中信環境基金合作,以及參與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等方式,豐富公司在環保領域的布局。
鋼結構裝配式建筑作為增量市場前景廣闊,以龍元明筑、大地鋼構、信安幕墻為核心的鋼結構裝配式建筑是公司戰略發展的重要業務板塊之一。依托傳統建筑總承包領域的豐富經驗、龍元生態產業鏈的資源協同及子公司的制造和研發能力,公司在裝配式建筑領域的競爭優勢明顯。公司的戰略核心就是把技術上的領先轉化為價格優勢和性能優勢,力爭成為這一領域的頭部企業。
作為一家綜合性的大型建筑集團,龍元建設生態矩陣不斷完善,通過業務板塊相互協同、有機統一,在產業布局、品牌、施工建設以及風控上都形成了全方位的競爭力。未來公司在新基建、裝配式建筑科技、PPP全生命周期各方面都有相當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