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第九屆中國財經峰會在上海舉行。眾多財經界知名人士與多個知名行業領袖齊聚,圍繞著本屆峰會主題“信心與活力”,對新時代企業家精神、消費升級、數字金融、智慧醫療、5G、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熱點話題共同分享,共議發展新機遇。e互助CEO雨喬也出席了本次財經峰會,分享行業心經,帶來了關于創立e互助的初衷分享。作為網絡互助模式的開創者,e互助CEO雨喬榮膺本次峰會的人物獎—2020(行業)影響力人物。談及網路互助行業,深耕網絡互助行業長達6年的雨喬有著深切感受。在談到網絡互助行業目前的現狀時,雨喬認為“進入網絡互助行業要肩負社會責任,與公益同行,為更多中下層人士解決因病致困、因病致貧的問題。”
那些買不起保險的人會面臨什么?
根據《2020上半年中國網絡互助發展專題研究報告》數據顯示,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逐年增長,覆蓋面于2018年后穩定在95%以上。但近年來人均醫療支出增長率遠超GDP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速率,居民一旦罹患重疾,在扣除大病保險報銷后,個人自負部分加上康復費用依舊高昂。此外,參考艾瑞網商業健康險研究報告數據,2014年我國健康險市場滲透率為3.2%,也就是說絕大多數是買不起健康險的人;即使到了2020年,健康險市場滲透率也僅有26.1%,也就是說有73.9%的人是在健康風險中“裸奔。
因此,看不起病,導致“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依然是整個社會目前存在的痛點。
根據資料,2015年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死亡約233.8萬人,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癥。假設在中國每個患癌的人需20萬元進行治療,那么需要的是7840億,這個數字是非常龐大的。
近年來,國家盡管也在不斷地對醫保進行改革,比如讓更多的藥品加入到報銷行列,力求更大程度的覆蓋更多大病癌癥患者,但是依然存在很多缺口,我們中國當前的醫療保障體系還不能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醫療健康需求。這個缺口誰來補,廣大的中低收入人群的醫療需求誰來滿足?
如果風險也可以共享,用制度吸引好人
e互助的創立,是嘗試將風險進行共享的創造。筆者認為,e互助的分攤機制就是讓互聯網把人連接到一起,共同把某一個人的風險進行分攤。e互助成為一個平臺,用戶在這個平臺上,遵守平臺的規則,形成一個穩定的社群,平臺所有成員均可獲得公平公正的互助保障。這樣就實現了風險共享,平臺中的每個人既要付出又能夠收獲。
為了保障會員的權益,在分享風險的同時,也要用制度來進行保障,正如e互助CEO雨喬所說:“每位成員必須承諾做好人,持續的為其他成員遭遇的特定風險(癌癥)承擔捐助的義務,捐助金額事先約定,事后由所有成員平均分攤。每位成員同時享受權利享受“好報”,約定當其本人遭遇所約定的風險情況時,獲得按事先約定的金額獲得幫助,由其他所有成員均攤承擔。”
做好人,真的有好報
好人應該是受到鼓勵的,e互助六年來在全國開展了超過5 0 0 場見面會,超4 5 0 0 位受助人與會員面對面,2 0 0 0 0 多名志愿者親身驗證,走訪足跡遍布3 0 個省級行政區域,讓會員親眼見到自己愛心的成果,無論是近期e互助對外發布的首個“e互助村”,還是e互助的各種公益活動,e互助CEO雨喬說到:“我們已為每個需要保障的人找到最具性價比的解決方案,為所有中低收入家庭編制一個抵御大災大病的保護網。”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目前e互助平臺中青年人均支出費用120元-150元/年,中青年人均獲得受助金29萬元/人。這就意味著每年100多元的付出撬動的是患病時幾十萬的收獲,真正實現了用小愛換來大愛。
e互助6年來已經推出了“抗癌互助計劃(少兒版)”、“抗癌互助計劃(中青年版)”、“抗癌互助計劃(老年版)”及“意外互助計劃”,更多方位的滿足用戶需求。3月5日,《關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印發,提出“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醫療救助為托底,補充醫療保險、商業健康保險、慈善捐贈、醫療互助共同發展的醫療保障制度體系”的改革發展目標。意見首次明確了網絡互助在國家醫療保障制度體系中的定位。
這就明確的回應了人們之前對網絡互助的質疑,網絡互助是用于“因病返貧”困境,精準扶貧的行業,未來,網絡互助行業因其廣泛的惠民作用,有望成為媲美微信、余額寶、外賣平臺等量級的互聯網“國民級”產品。六年來,e互助已成功救助4535位會員提供互助,累計互助金額高達7.60億元。近一年,e互助所有癌癥會員人均互助金是22萬,中青年是29萬,助力解決“因病返貧”困境,為中下層收入群體提供兜底的保障。
網絡互助獲國家認可,未來可期
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國網絡互助參保人數達2億人,覆蓋率全國人口達14.3%。網絡互助參與人數的增加,是網絡互助發展良好勢頭的預告。e互助CEO雨喬分享到:“目前在中國,每10個人就有1個人加入了網絡互助平臺。我們希望在未來。每個國民都能有一份互助。平安時幫助別人,有難時幫助自己。讓善良的人看見更多的善良。”
盡管網絡互助存在一些局限性:網絡互助的風險范圍更加單一,并不適合復雜的個性化的精確的風險管理。但是同樣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網絡互助門檻低,更加接地氣地收獲國民喜愛,讓更多民眾清晰認知到風險的需求。網絡互助目前已成為保險業通過互聯網進行引流的新形式,為傳統的保險行業帶來新的活力。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網絡互助行業也迎來了一個絕好的發展時機,以公益為初心,保障更多中下層收入人士,互助行業也將行穩致遠。雨喬最后提到:“平安時幫助別人,有難時幫助自己。讓善良的人看見更多的善良,這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