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左宇坤
我可以抱你嗎Burberry
讓我在你肩膀Gucci
如果明天我們就要Fendi
讓我痛快地哭出Celine
我可以抱你嗎Burberry
容我最后一次這樣Chlo
你也不D&G 我會笑笑的LV去
這首“一聽就很貴”的歌是某綜藝中的改編歌曲,曾被戲稱“這歌詞我一句都買不起”。但是,天然鉆石買不起,難道人造的它不香嗎?
“走下神壇”的天然鉆石
大量奢侈品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線上線下的便捷購買途徑、周圍挎著Gucci、LV包包的同齡人,這一切都在無形之中影響著當代年輕人認知:他也應該擁有一件奢侈品。
但現實中,作為愛情最昂貴的象征,縱橫奢侈品界百年的鉆石,要地位不保了。
12月18日,鉆石巨頭戴比爾斯發布公告,預計今年最后一個銷售周期的銷售額為4.25億美元。這意味著該公司的全年銷售額將同比大跌25.9%至40億美元,較上年減少近14億美元。
人們或許不熟悉戴比爾斯,但大概沒有人會不知道它那句著名的廣告語“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在戴比爾斯家族的炒作下,鉆石被定義為愛情的見證,價格一路躥升,活生生變成了堪比黃金的“稀有金屬”,開啟了自己的奢侈人生。
可即使是作為最堅硬的天然物質,鉆石也沒能抵擋人工技術的沖擊。
剝開鉆石商們華麗的營銷包裝之后,鉆石的本質也只是一堆碳原子。人們一邊嘆息這個“世紀騙局”,一邊驚喜地發現——人造鉆石,可以了解一下!
圖為工匠展示自己制作的寶石。林浩 攝
通過模擬天然鉆石生成的環境,現在已經能夠批量生產與天然鉆石一模一樣的合成鉆石。有學者曾打過這樣一個比方:“天然和人工的區別就好比河流里的冰跟冰箱里的冰的區別。”
今年,美國拉斯維加斯某展覽上展示過一枚15克拉的鉆石,售價為15萬美元。如果這是天然的,價格將會超過100萬美元。
網友調侃說:“人造鉆石的純度更高,顏色更漂亮,價格便宜90%。戴比爾斯說天然鉆石有雜質才是身份的象征,義烏老板說這還不容易,我給你加雜質進去就行了…… ”
微博截圖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戴比爾斯在天然鉆石礦產近乎壟斷的市場地位,我國目前在人工鉆石領域占據著世界先進水平。
早在2017年底,中國就已經占據了全球人造鉆石90%以上的總產量的,近80%的市場份額。
類似的,波司登等國貨羽絨服品牌的逆襲沖擊“加拿大鵝”,深藍、毛戈平等國貨化妝品高端線搶占歐美大牌市場……“中國制造”又憑借一己之力攪動了奢侈品界風云。
“精致窮”還是“精細算”?
不久前的某綜藝節目將“精致窮”的概念帶到大家面前。在媒體的調研中,62.5%的人選擇“及時享樂沒錯”,也有人覺得“得有匹配收入的消費觀”。碰撞背后,是新生一代消費觀念的變革。
雖然現在的年輕人們個個自嘲“窮”、“太南了”,但卻并不妨礙他們各有各的精致,也各有各的“小金庫”。他們不迷戀大牌、不盲從,他們也更敢花、更理性。
唯品會發布的《中國社會新人消費報告》提到,一線城市的90后社會新人儲蓄意識更強,超15%擁有10萬以上存款。中國新經濟研究院發布的《90后攢錢報告》也顯示,92%的90后每個月都會有結余,80%的人會將結余進行理財。
“上學的時候對錢沒什么概念,看到喜歡的就買,買回家連包裝都懶得拆就閑置的狀況發生過太多次,”95后女生雪雪告訴記者:“工作之后才發現,原來想買一只喜歡的包要付出一個月的努力,才慢慢開始有了意識,理性消費,并開始理財和投資。”
正如經濟學家陳志武所說:“要按照自己‘一輩子的收入’來優化自己人生不同階段的消費,而不是只按照現在的收入來安排消費和投資。”
在知乎提問“女孩收入達到多高時可以購買奢侈品?”中,有一個高贊回答是“當你自拍時不會故意把它收在取景器里。”
能夠合理安排未來資金,是一種精明的消費方式。否則,“精致窮”只能成為“窮精致”,“精細算”也只“算個戲精”。
2340億!其實這屆年輕人很能買
貝恩與意大利奢侈品協會發布的《2019年全球奢侈品行業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銷售額增長26%,達30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340億元)。中國籍消費者對全球個人奢侈品市場持續性增長的貢獻率達90%,占全球個人奢侈品消費總額的35%。
其中,“千禧一代”(也稱“Y世代”,泛指1980-1995年間出生的人)已成為奢侈品消費的中堅力量。2019年,他們貢獻了全球奢侈品總消費的35%,到2025年,預計將進一步提升至45%。
民眾從某知名奢侈品店經過。中新社記者 張云 攝
現在年輕人不迷戀大牌,為了讓更多的年輕人掏錢,奢侈品牌也真的很“努力”。
今年以來,微信用戶不難在朋友圈頻繁地收到奢侈品牌的廣告投放。奢侈品數字研究機構L2發布的報告顯示,在目前進入中國的一百多個奢侈品牌中,有92%已開通了微信賬號,比2014年增加了87%。
今年9月,奢侈品牌LV與英雄聯盟合作,推出主題皮膚和實體產品,不少網友感嘆自己終于買得起LV...的皮膚了。
今年12月,奢侈品牌Prada與歐萊雅合作,將推出高端美妝產品。成衣包包買不起,先買根口紅飽一飽“口”福。
此外,還有Dior與Nike、LV和Supreme,阿瑪尼和法拉利,甚至于奈雪的茶和老佛爺聯名發布了“秋冬限定寶藏茶”……
一面不斷通過官方電商渠道拓寬客群輻射面,一面通過聯名跨界攻城掠地,看似“自降身價”的奢侈品牌,其實是在尋找銷量和品牌調性間的平衡點。
面對奢侈品牌的攻勢,有的人嘴上說著吃土,實際上家里的包多到積了土。一邊說著好貴,一邊感嘆好香的奢侈品愛好者們,只能Gucci的眼淚Prada Prada地Dior。
你是“精致窮”還是“精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