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朝陽醫院確診來自內蒙的鼠疫病人的消息傳的沸沸揚揚,使得人心惶惶,甚至有人呼吁遠離朝陽醫院,后來經官方證實確實有兩位來自內蒙的患者經專家證實為肺鼠疫,目前已經轉入傳染病專科醫院并得到妥善救治。
昨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宣:此次北京不會爆發鼠疫大規模流行。
那么我們就一起來說說鼠疫的那些事吧......
首先,鼠疫是一種怎樣的“神秘”疾病?
鼠疫又叫“黑死病”,是由鼠疫耶爾森菌引起的疾病,通常在嚙齒動物之間流行,偶爾能引起人間流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甲類傳染病。鼠疫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傳染性強、傳播迅速。特別是敗血癥型鼠疫和肺鼠疫,如果不加治療,病死率為30%-100%。
在舊社會,我國也曾有過大的流行,但新中國成立后建立了嚴密的衛生防疫制度,目前僅僅在疫區有散發病例,但鼠疫疫情已經得到了非常好的控制。
北京多年開展鼠間疫情監測,鼠間未發現攜帶鼠疫耶爾森菌的情況,因此北京一直沒有本地病例報告。
鼠疫是怎么傳播的?
傳染源:感染動物(鼠類和其他嚙齒類動物)和鼠疫患者(肺鼠疫為主)
傳播途徑:
(1) 鼠蚤叮咬的傳播方式為“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鼠蚤叮咬是主要的傳播途徑。
(2) 經皮膚傳播,即直接接觸患者的痰液/膿液或病獸的皮、血、肉經過破損的皮膚或黏膜傳染。
(3) 人-人傳播方式,即健康者接觸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經呼吸道吸入感染。
易感人群:
人群對鼠疫普遍易感,病后可獲得持久免疫力,預防接種可獲得一定免疫力,可降低傳染性。
感染鼠疫的表現有哪些呢?
主要的臨床類型包括腺鼠疫(最常見)、肺鼠疫和敗血型鼠疫,其他類型還有皮膚鼠疫、腸鼠疫、腦膜鼠疫等。腺鼠疫潛伏期2-5天,肺鼠疫潛伏期數小時-3天,曾預防接種者,潛伏期可達9-12天。
腺鼠疫局部淋巴結腫大發展迅速伴淋巴結及周圍組織顯著紅腫熱痛。肺鼠疫和敗血癥型鼠疫重癥患者可能會出現重癥肺炎、休克、繼發敗血癥而死亡。一般有淋巴結迅速腫大伴顯著疼痛,或伴有呼吸道癥狀、發熱者,就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尤其是有可疑接觸鼠疫病人或者近期有疫區旅游史接觸嚙齒類動物的患者。
鼠疫的潛伏期短,發病病例距離現在已經有10天,如有傳播,應該有新發的病例了,由此可見,咱們還是比較安全的。大家應該有一定防范意識更好。
有藥可治!
及時的抗生素治療可降低鼠疫的病死率。
預防的事我們還是要積極做起來!
(1) 避免到疫區旅游或活動,避免接觸嚙齒動物(如:鼠類、旱獺);
(2) 避免與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觸,與可能感染肺鼠疫的病人接觸時,盡量和病人保持1米以上的接觸距離,并帶口罩,勤洗手;
(3) 采取必要的防跳蚤叮咬措施,使用驅蟲制劑,常用驅蚊劑一般都可以驅趕跳蚤;
(4) 如果曾去過疫區,應持續2周自測體溫,如果突然出現發熱、寒戰、淋巴結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任一癥狀,應當立即就醫并告知醫生疫區旅行史,早期抗生素治療效果較好。
(5) 與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觸的人員,應盡早預防用藥(磺胺類、多西環素等)。
最后,鼠疫還是那個鼠疫,但北京早已不是非典前的那個北京,更不是黑死病肆虐時候的歐洲。作為一線的感染科醫生,再特殊的病例也是醫務工作者的日常工作,我們即使心有畏懼,也會“逆火前行”,希望任何機構和個人不要圍觀甚至“消費”病例,造成群眾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