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當Realme從中國供應商Oppo的業務中分離出來專門針對印度市場時,Realme India的首席營銷官Wang Shuo沒想到分拆策略會帶來如此大的打擊。
Wang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說:“過去一年,我們在印度取得了驕人的增長,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于我們在各種價格段中都能滿足印度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戰略。”
Realme有全系列價格,最便宜的型號起價為5,999印度盧比(83.16美元),最高價格為30,000印度盧比。它出售的大多數設備的價格在5,000至15,000印度盧比之間,與印度2019年3月的人均GDP 2,041美元相吻合。
對于蘋果在印度的表現有限,王說:“如果您在印度的產品上標出高昂的價格,這可能對印度的年輕消費者不起作用,因為這是一個價格敏感的市場。”
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在2019年12月發布的行業報告,在2019年第三季度,Realme搶占了印度16%的市場份額,排名第四。另一位中國公司小米在其中占了26%的市場份額分享。小米連續九個季度在印度出貨量方面排名第一。
小米于2014年進入印度。小米的一位發言人告訴《環球時報》,當時印度的智能手機市場還不成熟,“對于想要高規格卻不花錢的消費者來說,還有很大的差距。”
這位發言人說,中國供應商是改變游戲規則的人,他們不斷為印度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同時使所有創新技術都能以誠實的價格獲得。
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現在在南亞鄰國市場上占據著壓倒性的份額。
在印度排名前五的智能手機廠商中,其中四個是中國品牌。韓國公司三星是例外。根據Counterpoint報告,除小米和Realme外,Vivo和Oppo分別排名第三和第五,市場份額分別為17%和8%。
中國制造
幾年前,印度制造商,如MicroMax,Lava和Intex,在中國公司進軍之前就已經在當地市場立足。此后,它們已經輸給了中國競爭對手,現在只占了微不足道的市場份額。
據《經濟時報》報道,印度第二大本土手機制造商Intex Technologies計劃與中國供應商簽約制造商以扭轉局面。
印度“絲綢之路”貿易和工業發展合作組織首席執行官曼蘇爾·拉里(Mansoor Lari)對《環球時報》表示:“中國的制造業技術水平很高。”拉里在使用小米配件時表示,他將“中國制造”視為積極的品牌形象。
分析師說,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的成功取決于其獨特的優勢,即提供完整的供應鏈,然后降低成本。
“印度本土的智能手機品牌之所以被擠出市場,是因為它們不投資于研發(R&D)。換句話說,他們無法獲得關鍵技術,也沒有核心競爭力。設計向深圳的中國同行制造訂單。”王說。
Realme表示計劃在2020年第一季度在印度推出5G智能手機,以展示中國供應商的研發工作和技術能力。
業內人士稱,除了定價優勢外,中國廠商還提出了根據市場需求量身定制產品功能的策略,以進一步贏得印度消費者的青睞。
Wang說,例如,自拍照在印度很流行,因此Realme的技術人員會根據印度的膚色和照明條件調整其相機設置。該公司還設計了一些智能手機,其質地類似于鉆石,王說這是另一個文化定制的功能。
本地化
在2019年第三季度,印度出貨4660萬個智能手機的歷史新高,同比增長26.5%與第二季度相比,根據研究公司IDC發布的報告。
這個擁有13億人口的南亞國家將進入從“功能電話”時代到“智能手機”時代的關鍵轉變時期。據估計,大約60%的印度人仍在使用“功能手機”,這表明中國公司可以利用的潛在市場規模巨大。
因此,中國企業不僅在營銷策略上,而且在擴大印度的設施和雇用更多當地員工方面都將本地化放在了優先位置。
例如,Vivo已任命著名的寶萊塢演員Aamir Khan作為其品牌大使。據報道,OPPO還贊助了2019年板球世界杯,因為板球被認為是印度最受歡迎的運動。
一位姓Long的業內人士告訴《環球時報》:“如果您想與印度消費者建立情感聯系,則絕對不應遠離寶萊塢或板球。這是在印度建立品牌的關鍵。”
2017年7月,印度政府制定了一項新的稅收計劃,對進口智能手機征收10%的基本關稅。該稅將在2018年進一步征收20%。與此同時,進口的智能手機零件(如連接器,充電器和印刷電路板)也將受到10%至15%的關稅。
新關稅促使更多中國制造商將生產線轉移到印度。
例如,小米去年宣布計劃與Flex合作在泰米爾納德邦開設第七家制造廠。Realme還宣布將投資30億印度盧比,建立8條表面貼裝技術生產線,以提高其Noida工廠的產能。據報道,該品牌目前在印度采購了其零部件的50%。
王說:“目前,設計和部分材料采購仍無法在印度完成。我們希望將來擴大這些程序的本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