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巨有料的濤哥 楊濤有料
壹
現在除湖北以外地區,疫情已基本得到遏制。大家關注的焦點逐漸轉向恢復生產。
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國家的扶持政策主要是針對制造業和中小企業,而地方出臺的很多扶持政策,都是沖著房地產去的。
最一開始,蘇州、無錫、西安、深圳、浙江、河南等多個省市,密集出臺應對疫情的樓市支持政策,大概可分為五個方面:
第一,調整土地競買保證金繳納比例。原來要求全額繳納保證金后才能參與土拍,現在只要交20%就行。
第二,降低商品房預售門檻。原來要求封頂后才能預售,現在只要投資達到25%就行。
第三,優化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這是最扯的一條,什么優化呀?就是原來聲稱為了保護購房者權益,預售資金都要打到專門賬戶上,開發商先不能動呢,現在開發商著急用錢,這預售資金也就不管啦。
第四,加大房地產業金融支持力度。要說金融支持中小民營企業,那得上面硬推才行呢。而金融支持房地產業,上面不用推,下面一個比一個積極。第五,變相放松限購。這就不用說啦,什么吸引人才落戶、不再要求社保、只要有勞動合同就行,反正是隔著一層遮羞布,還得千方百計讓你買房子。
據不完全統計,2月份以來,全國已有至少50個城市發布了穩樓市政策,想要達到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幫助開發商周轉資金,盡快把土地拍出去,盡快讓項目上市,盡快把房子賣掉,盡快回流資金。
雖然很多售樓部還沒開呢,但是一些高舉夜壺的大V們,腎上腺激素已經加速分泌了,說這哪里是穩樓市呀?簡直就是刺激樓市!
貳
你還別說,話音剛落,河南省駐馬店就放了個大招,公積金貸款買房只要首付兩成就行。
原來第一套房首付最低30%,買房的杠桿是3.3倍。現在降到20%,買房的杠桿最大可以放到5倍。
某大V不無得意地說,不要以為駐馬店只代表少數城市,恰恰相反,它代表的是多數城市,刺激房地產,樓市加杠桿,是大勢所趨。
又過了兩天,我看有網友在他的評論區留言:劉老師,聽說駐馬店主要負責同志已經被省正輔約談了,駐馬店的樓市新政也從官網上刪除了,今年的房子還能炒嗎?
其實要我說,就算駐馬店沒被約談,首付一成也不去那買房呀。
從2013年到2018年,駐馬店常住人口銳減70萬。2019年的商品房銷售面積比2018年下降23.2%,庫存卻達到了2529.37萬平方米的歷史高位。
房子賣不出去,地方正輔比開發商還著急,畢竟都坐在一條船上。
叁
可相比較上面這些救市政策,河北省石家莊最近出了一個奇招,要救房地產,先救開發商。
當地有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地產企業,叫天山發展控股,注冊地址是在開曼群島,屬于跨國公司。
2017年的時候,天山發展在石家莊正定新區拍了一塊地,花了6.6億元。經過兩年多的開發建設,現在這塊上什么都還沒有呢。
近日,天山發展控股突然發布公告稱,他們跟正定縣解除了地塊轉讓協議,之前拍下的土地不要了,正定縣退給他們5.28億元。
這個妖嬈的操作把所有人都驚呆了,啊?還能退呢,不早說!
2017年,石家莊樓市達到了癲狂的狀態,很多樓盤一年的時間,價格就翻番了。而當年的正定新區,作為規劃中的新市區、新的正輔駐地,和正在申報中的國家級新區,一時風頭無二。
天山發展為了拿那塊地,經過34輪的激烈競拍,以120%的溢價率,外加41000平方米的人才安置房配建,才最終競得。高達20923元/平方米的樓面價,成為石家莊當之無愧的“地王”。
雖然當時石家莊的房價剛到兩萬,但地產圈喊出的口號是,兩年后房價要上3萬。天山發展敢這么往里砸錢,估計是看到了房價能上4萬的希望。
那一年,石家莊城鎮人均可支配月收入是2744元,房價已經準備沖4萬了。
你別笑,當時很多人都信。
經過兩年多的時間,正定新區別的樓盤都建得差不多啦,房價一萬出頭,正發愁賣不出去呢,尤其是今年春節遭遇新冠疫情,連售樓部的門都不讓開了,當年的“地王”突然說,地我不要了,你把錢退給我吧,不退全款,也得退個七七八八。
別人也想退,但是來不及了,房子都蓋起來啦。
有網友表示,高價拿地之后就一直放著,地價炒上去了,倒手就能大賺特賺,炒不上去還能退錢,李嘉誠都不敢這么想。
還有的網友說,別的地方頂多是幫著開發商賣房子,正定縣直接從開發商手里回購土地,這扶持力度,差錢的地方可學不來。
肆
之前的文章里咱們介紹過,全國房企今年到期的債務,光是企業債和信托這兩項就合計高達1.5萬億人民幣。而今年1、2月份的商品房銷售面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5%,一二線城市幾乎就沒有開張,經營壓力巨大。
地方正輔自掏腰包為開發商解困,我想也是迫不得已。
大概從2015年開始,隨著國家去產能、去杠桿、去庫存,房地產企業面臨巨大資金壓力,隨之發明了高周轉模式。
最奇葩的是碧桂園的“456模式”,拿地后4個月開盤,5個月資金回籠,6個月資金再周轉。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高周轉其實是加速了房地產的金融化。
大家都在用最少的資金、最大的杠桿,拿最貴的地,賣最貴的房子,無限接近于“空手套白狼”。
有人說,刀口上舔血,他們就不怕嗎?
在地產圈里有這么一個共識,叫“大而不能倒”。你只要規模足夠大,就能綁架地方經濟,甚至連地方正輔都離不來你。
你要是倒了,城鎮化目標怎么完成?投資誰來拉動?就業崗位誰來提供?別的不說,一個大型地產企業要是倒了,手底下的員工,工地上的農民工,上游的供貨商,下游的渠道商,還有已經交了首付購房者,不得鬧翻天呀?
反過來,你要是畏首畏尾,不敢貸款融資,不敢把杠桿玩到極致,規模做到極大,哪一天快要倒了,沒人會救你。
有人可能要問了,難道說房子只能往上炒,不能往下跌嗎?
當然不是。房子再下跌,大房企也扛得住,但是投資者不見得扛得住。
伍
最后給大家分享一段話吧。
經濟增長的時候,更多人愿意通過借貸投資來擴容自己的資產。
這樣一來,資產的價格進一步水漲船高,而資產的持有者又可以通過將資產抵押,從而獲得更多的貸款。
這一過程被“自我強化”,也就是更多的債務帶來更多的資產。
在經濟蕭條的時候,隨著資產價格的下跌,人們的財富水平降低,再也借不到足夠的錢來償還之前的債務,于是加緊變賣手中的資產,從而導致資產價格進一步下跌,債務危機進一步加深。
這一過程也會被“自我強化”。
在繁榮景象里,我們爭先恐后,企望冒著自身不可承受的風險去試圖一夜暴富,深怕慢人一步;
而當形勢逆轉,我們又從來都無法克服來源于恐懼本身的恐懼,只慌不擇路的與周遭一同奔向深淵。
很多倒在春天里的商家和投資客,恐怕新冠病毒只是打了一個響指,真正的滅霸早就站在自己身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