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口罩、藥物和消毒劑,成為搭上抗疫便車的三張車票。
文|趙怡然
無中生有的消毒劑、未接單先宣傳的口罩生產設備、夸大的業務占比......A股“復工”以來,多家企業被指迎合市場熱點,炒作公司股價。
由于涉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僅2月26日一天,深交所就下發三封監管函,點名鵬鷂環保、正業科技、田中精機三家公司信息披露違規。
而市場似乎秉持“寧可信其有”的態度。2月27日,被點名的三家企業中的兩家,股價仍上漲。截至收盤,分別漲2.39%、0.64%。
散戶要求公司賠錢
疫情之下,口罩、藥物和消毒劑,成為搭上抗疫便車的三張車票。
2月3日,有投資者在互動易平臺詢問田中精機,公司研發的口罩自動生產線,能否生產醫用防護口罩。公司對此態度曖昧,含糊其辭,稱公司具有相關研發儲備,目前暫無口罩機設備方面的訂單。
2月4日,田中精機股價大漲。漲停后,公司對上述提問補充回復稱,公司無口罩生產資質,相關設備生產的口罩,不能用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醫用防護。
這一補充大出投資者意料,更招致深交所點名。有投資者在雪球討論區表示,自己因此虧損巨大,要求田中精機董秘賠錢,同時呼吁股民電話斥責該董秘。
正業科技同樣因口罩生產走紅,連續三天漲停。
在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大肆宣傳,并在互動平臺上告知投資者后,正業科技收到監管函。監管函指出,公司2月10號開始正式接單,根據目前進度安排及在手訂單情況,該產品尚未對公司業績產生重大影響。
如果說,這些公司尚屬未完整準確反映實際情況,稱要生產消毒劑的安諾其,則更像“無中生有”。
安諾其在公告中表示,2013年以來,子公司一直從事單過硫酸氫鉀復合鹽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工藝成熟,團隊專業,客戶資源穩定。因此擬建設“年產一萬噸廣譜消毒劑單過硫酸氫鉀復合鹽項目”,預計實現年均含稅銷售收入2億元。
而在過往年報中,該公司及子公司主要從事染料業務,未披露任何關于單過硫酸氫鉀復合鹽的業務內容,也沒有任何關于消毒產品的研發投入。
隨后,公司接到深交所問詢,要求其說明業績預測的主要依據,并說明是否存在主動迎合市場熱點、炒作公司股價的情形。
多家企業并非初犯
許多近期備受爭議的公司,早已是蹭熱點的老手。
例如,安諾其不僅有消毒劑,還有區塊鏈。2019年下半年,因相關政策出臺,區塊鏈概念股迎來漲停潮。安諾其隨后發布公告稱,擬與杭州彩商共同出資設立合資公司,經營范圍包括大數據資產交易平臺的研發、數據分析系統軟件的開發、區塊鏈等。遭深交所問詢,要求說明與公司主營業務的關聯性、涉足區塊鏈的必要性。
如今,曾在股票社區失望追問“區塊鏈在哪”的投資者,不得不再次追問消毒劑的去向。
自稱與抗病毒藥瑞德西韋(Remdesivir)洽談合作,股價5日累計上漲61% 的永太科技,也并非首次受到深交所問詢。
2月5日,永太科技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表示,公司生產的鋰電池材料主要產品包括六氟磷酸鋰和雙氟磺酰亞胺鋰,下游客戶主要為鋰電池電解液生產廠商,最終下游客戶包括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車廠商。
特斯拉無疑是近期最受關注的概念之一。但從業務結構來看,2018年,醫藥類產品和貿易兩大業務,占永太科技全年營收逾70%,農藥類14.70%次之。電子化學品僅占營收約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