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dididi 音樂啟蒙小課堂
眾所周知,教師要教育一個孩子首先要了解一個孩子的心理。然而小朋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都是有不同的心理。
兒童是具有生命的發展個體,他們的音樂心理與身心成長是分不開的。音樂能夠更好的幫助兒童的成長。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的研究成果對兒童發展理論有著重大的影響,他提出了一種四階段的理論結構,用以考察兒童的發展過程。
感覺運動階段
第一階段的年齡段是0-2歲。
智力發展的感覺運動階段,以兒童通過各種感官與他們周圍的環境發生相互作用為特征。
他們需要通過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外部的一切,這種學習周圍環境的方式,是他們這個階段最主要的特征。
因此在音樂教育方面,最初的教育方式就應該是讓他們自己去感受,去聆聽各種音響,可以自己來觸摸各種樂器,去發出聲音,去感受音樂。
這個階段的家長可以放一些搖籃曲或者輕柔的古典音樂讓孩子感受,或者讓他們自己隨意放松的唱。
前運算階段
這一階段的年齡段大約是2-7周歲。
這個階段,兒童與周圍世界的相互作用趨向于感官,兒童的學習活動仍然依賴于視覺和觸覺。
而在音樂教學上,應該培養兒童的自主性。主動去唱譜,聆聽音樂,可以利用動畫以及講故事的方式讓他們對音樂感興趣,開發右腦。
這一階段音樂發展的主要特征:
2-3歲可以把聽到的選旋律唱出來
3-4歲可以感知旋律輪廓,如此時開始學習某種樂器的演奏,可以培養絕對音高感。
4-5歲可以辨別簡單的音高,模仿簡單的節奏;
5-6歲可以可以分辨具體的音響,柔和與不柔和的區別。能夠從不同的旋律中找到相同的部分。
具體運算階段
此階段的年齡分7-11歲。
當同一首旋律用不同的速度或不同的樂器演奏時,這一階段的兒童能辨別出這一旋律出于同一首相同的曲調,具備了這種音樂能力就位兒童音樂概念的發展階段奠定了基礎。
兒童在音樂中形成的概念首先是音的強弱。之后是音色、速度、時值、音高及和聲。
了解兒童的心理再對他們進行教育才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兒童的角度出發,更好的讓他們了解音樂,感受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