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交所披露了北京青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云科技)的首輪問詢回復。此次問詢主要針對其核心競爭力、市場占有率及國產化替代等問題進行了答復。
青云科技是一家具有廣義云計算服務能力的平臺級混合云ICT廠商和服務商,以軟件定義為核心,致力于為企業用戶提供自主可控、中立可靠、性能卓越、靈活開放的云計算產品與服務。隨著上云的不斷深入和技術的日趨成熟,混合云模式可以進一步增加IT架構的靈活度、進一步降低成本,有望成為主流的云計算部署模式。
針對備受關注的核心競爭力的問題,青云科技在回復中表示,深耕云計算領域8年,公司在技術自主性上,獨立設計產品架構,自主編寫核心底層代碼,在國家信息技術安全、數據私密重要性不斷提升的背景下,保證技術獨立自主,避免了潛在的安全隱患;在技術產品化方面,運行穩定性、運維便捷性、功能完備性均具有突出優勢;在技術服務方面,實現了對產品代碼的深入掌握,具備了按客戶要求快速更新、靈活交付的能力,提高了客戶滿意度,強化了市場競爭力;在技術性能指標上,公司產品核心指標也具有一定優勢。
針對公有云市場競爭激烈的問題,青云科技回應道:在傳統企業上云和混合云趨勢下,青云科技以統一架構實現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的一致化交付與管理,在混合云領域有獨特的優勢。雖然目前公有云份額較低,但是憑借其統一架構,為客戶提供一致的使用體驗和運維管理,能夠顯著降低運維難度,能以較低的開支實現了更具價值的技術成果;同時,依托業內領先的SD-WAN技術,形成了強大的云網融合服務能力。并且在當前混合云發展趨勢的作用力下,青云科技的混合云優勢,也將帶動其公有云市場占有率的擴大,提升核心能力和盈利能力。
上交所要求客觀披露青云科技分別在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領域的行業地位和市場份額。對此,青云科技回復,公有云和私有云市場并無權威數據和市場排名,但混合云作為必然發展趨勢將給青云科技帶來長遠的利好。青云科技的超融合系統作為新興產品,同樣也是核心貢獻收入產品(云平臺與超融合),在超融合系統市場中具有較高的市場份額,尤其是在沒有傳統軟件、硬件產品基礎和客戶覆蓋的創新型企業中,具有優勢地位。根據IDC發布的《中國軟件定義存儲及超融合市場跟蹤研究報告,2019Q4》,超融合方面,2019年青云在超融合整體市場中份額為3.4%,位列行業第六,僅次于華為(23.6%)、新華三(21.0%)、深信服(15.0%)、聯想(9.0%)和戴爾EMC(3.5%)。
青云科技還指出,在公司高速增長的重點布局產品中,軟件定義存儲產品中的塊存儲和對象存儲細分市場初步取得一定成績:2019年第四季度,在塊存儲市場的份額為4.2%,位列行業第四,僅次于華為(38.9%)、新華三(36.7%)和星辰天合(13.7%);在對象存儲市場的份額為2.3%,位列行業第七,僅次于華為(28.6%)、星辰天合(23.2%)、新華三(20.0%)、杉巖數據(11.7%)、紫光西部數據(5.5%)和IBM(3.3%)。
此次IPO , 青云科技擬募集資金11.88億元,主要用于云計算產品升級項目、全域云技術研發、云網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及補充流動資金等方面。這也驗證了青云科技在技術上不斷精進和保持持續領先的決心。
值得一提的是,青云科技在此輪問詢中還就國產化替代和國產化進程的問詢做了詳細答復。青云科技表示,QingCloud企業云平臺和青立方超融合系統,能夠提供功能全面的企業云計算平臺,覆蓋計算虛擬化、軟件定義存儲、軟件定義網絡、數據庫、大數據和容器平臺等諸多企業云服務搭建所需要的功能,實現對國外VMware、Azure Stack等產品的完全替代。
在推進國產化的道路上,QingCloud云平臺已完成與華為鯤鵬、中科海光及瀾起科技津逮國產處理器及相關服務器的兼容適配;與中標麒麟、麒麟信安和統信UOS國產操作系統的兼容適配。旗下QingStor NeonSAN分布式塊存儲與QingStor對象存儲分別與華為鯤鵬國產處理器,及浪潮Power系列國產服務器完成兼容適配;KubeSphere容器平臺則完成了與華為鯤鵬國產處理器及統信服務器操作系統的兼容適配。公司已經為多家企業測試驗證基于國產處理器和國產操作系統的云平臺。
由此可見,青云科技已經具備了對國外云廠商同類產品的國產化替代能力,并降低服務器、數據庫、存儲設備等核心IT系統的進口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