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薛船長 上海薛船長
【行政機關畢竟30多年不做經營了,如何控制成本已不在行了。我們晚年很可能會與少年時代一樣赤貧!】
居委會通知登記口罩購買,每輪每戶限購5個口罩。
然后去一看,久違的場景,這還僅是登記,購買時會排多長的隊還不知道:
我們做經營的知道,做什么事情都是有成本的,粗略估算一下,上海一個口罩0.46元,如此發放的成本只會在0.46元之上,行政機關畢竟30多年不做經營了,如何控制成本已不在行了,計劃經濟是建立在人力充分便宜之上的,現在的人工可不便宜,居委會已不是老大媽了,好些是專職大學生村官。上海一個差不多像樣的人,雇主一年開銷一、二十萬是起碼的。折算為口罩,那是三、四十萬只口罩。
在拙文 社會動員力不足會是個嚴重問題(點擊閱讀)中指出,居委會動員力強,能干事,但是成本可不便宜。鄰近兩個小區,一個老小區居委會主要由老大媽組成,出現了排長隊如上圖,另一個小區書記是大學生村官,年輕人組織得就好些,甚至沒怎么出現排隊現象。好的組織,當然有好的成本。
若是象美國、新加坡等地,由物業稅或房產稅來直接支付此成本,那本地居民會搬光了。
居委會的動員力是很昂貴的!實際效果未必好,調侃當然就很多了:
為了買5個口罩,明天先要去居委會登記,然后還要去藥房購買,好不容易將大家摁在家里,這下為了5個口罩又將人從家里引出來,等于“聚會”,鐘南山知道會氣死!誰想出的點子,出門登記戴一個,買時戴一個,剩三個,如一家有四口人,還差一個!
其實,這件事情若交給企業做,會是既便宜,又高效的事情,交給郵政、京東,保證想怎么發就怎么發,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扔進居民的信箱。
前幾天與家人聊天,由于物流不暢,藥品漲價,正規藥店又不讓漲價,藥店能做的只能是盡量少賣,等以后進到一些漲價后的藥品后,再一起順價銷售。比如酒精,年前一直按照8元一瓶銷售的,年后批發價就要20元一瓶,物流還難發貨。只能是惜售,盡量不賣,一點點庫存,與囤積也八桿子打不著。
沒有短缺,太多官員在處心積慮地制造短缺。
制造業大國,缺口罩,缺酒精這些簡單的工業制成品,的確是很搞笑的,只要是搞計劃經濟,就一定會出現短缺!既是原因,也是結果。
鄰居一個伙伴做勞保用品的,他口罩多,我打趣道,現在賺好錢啊,一天一萬塊,他嘿嘿一笑,老天爺可憐我太苦了,讓我賺點錢。
很簡單的道理,在管制松的勞保用品市場,口罩就不緊張,在管制嚴格的醫療用品市場,口罩就非常緊缺。一只口罩給經銷商多5毛到1元利潤,他們有充分的積極性去組織貨源,組織生產,很快平抑市場價格,管制得經銷商無利可圖,只能是能不賣盡量不賣,要賣也是給親朋好友或長期客戶,短缺就是這樣形成了,然后政府組織貨源,甚至動用行政力量壟斷企業的發貨,再組織居委會發放,而現在的行政官員的組織貨源、生產、物流、銷售的能力與企業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成本是成倍地擴大,財政若陷入困難,《萬歷十五年》的一幕難以避免。
幾個月前我就表示出,在我們老年時代會恢復到少年時代的赤貧狀態:
看看今些天武漢一些人的生活,仿佛又回到缺醫缺藥的時代,不忍目睹。
好在,2月2日,武漢市終于將對“四類人員”集中收治和隔離,這是并不復雜的問題,主要是要有人肯擔責任。早聽我建議,至少可以早三天。這四類人員包括:確診患者集中收治,疑似患者集中隔離,發熱患者、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