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簡單的交易
索羅斯的《超越金融:索羅斯的哲學》,是最近看的幾本書里面最喜歡的,感覺里面的很多觀點和自己一直以來的想法也比較符合,這篇專欄主要是用自己的話來轉述一下他在這本書里面關于人,認知,金融,社會,世界的一些思考,并提出我關于這些思考的一些思考。
這本書主要是記錄了索羅斯的一系列的演講,內容很少,翻譯成中文,幾十頁,一兩個小時就能看完。書里面的觀點,涉及哲學,行為金融學,國際經濟學,言簡意賅,很有啟發性的,推薦給對人與復雜世界感興趣的朋友閱讀。
-----------------------
一.索羅斯的思考
1.人所參與的世界
世界本身是很復雜的,這種復雜性包括:更多的變量,更多的變量之間的相關性與耦合性。這種客觀意義上的復雜性造成的結果是:一方面,由于事物本身很復雜,認識事物及其與世界的關系需要獲得的信息太多了,人的認知能力嚴重不足;另一方面,這種復雜性也使得當人在做出一項決策時,無法預知其在系統中產生的影響,也無法有效地控制結果。
而索羅斯的思考,則更進了一步,他不只談到了世界本身的復雜性,還談到當人參與到一個復雜系統中的時候,由于人的思維的參與,所產生的更加復雜的復雜性。
其中,索羅斯談到的“認知作用”與“操縱作用”,本質上來講,指的是由于人本身對自我的主觀性無法得到客觀的認識,一方面使得自己的觀測出現“測不準”的現象,一方面也使得人的操縱行為先于認知行為,讓自己的主觀認知先于客觀事實,甚至在客觀事實不符合自己的認知的情況下修改現實來達到和自己的認知相符合。并且這種修改的“操縱作用”大多數時候都是先于人的認知的。
從而,客觀上來講,參與世界的人,利益,價值觀等等都存在很大的不一致性,當結合每個人認知的固有局限性之后,系統也就更復雜了。
而索羅斯基于這種認知局限性理論提出的“反射性”原理,指的是,人的認知與客觀現實之間,會出現一定的映照與互動,現實與認知是共生的。
2.重新認識金融市場
基于1中的理論,索羅斯對傳統金融理論的支撐性理論——“有效市場假說”提出了質疑。他認為,不僅是“有效市場假說”,包括整個傳統的金融學理論,都有一個問題,就是認為現實是可以完全認知的,現實與人的認知之間不存在“反射性”。
他認為,這其實是傳統的做理論的人自古以來所具有的一種研究的歷史心態,即總是認為存在一個真實世界,獨立于認知,并且也能夠被正確地認知。這種“二元論”對研究不受觀測者影響的自然科學可能是有用的,但是對于社會科學研究的對象(即人所參與的復雜系統)而言,則是不可行的,必須要考慮觀測者本身以及系統內部人的因素。
在這種研究范式之下,我們對金融市場的審視不僅僅是審視金融市場,還應該包括審視我們自己(觀測者),審視人所參與的金融市場(行為金融學與傳播學意義上的金融市場。)
索羅斯還進一步推證了監管的意義。他認為,市場原教旨主義的思想存在很大的問題,它認為市場可以自我調節來達到完美的均衡,但是它的前提是有問題的。亦即,它把監察者從市場里面排除掉了!要知道,在一個復雜金融系統中,監察者本身也應該作為市場的一個變量來考慮,監管行為從而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市場內在的調節行為。(這話沒有明說,是我的個人解讀。)
3.資本主義與開放社會
索羅斯是知名哲學家卡爾·波普爾的學生,受到波普爾的影響頗大,在這本小書里面,他對開放社會的闡述,評論也很多,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篇幅有限,我這里就不詳談了,只講一下他探討資本主義與開放社會的時候提到的一個重要的推論吧。
這個重要推論就是:人應該把經濟人和政治人的社會身份作區分。
當然,如果你了解經濟學說史與政治學說史,你應該會了解很多關于經濟人與政治人的探討。索羅斯在這里的探討,其實也沒有很新的東西。
索羅斯提到,市場行為本身是“非道德”的,而不是“不道德”的。非道德意味著行為中性,無法判定善惡,不道德則是惡的行為。人們沒有深刻認識到這一點,所產生的幾個謬誤性的認知包括:1.市場中的行為(追求利益)是惡的行為;2.市場的調節作用是萬能的,包括政治領域內的行為也可以利用市場來調節。
這兩種觀點存在很強的對抗性,在索羅斯看來,都是存在問題的。
索羅斯認為,市場不是萬能的,人們應該區分經濟人與政治人的身份,追求利益是一種非道德的經濟行為,無可指駁,但是公眾利益的達成,卻必須要求政治領域內的良好決策。
4.其它
索羅斯還談到了國際經濟學與中國崛起的一些看法,有興趣的建議閱讀該書。
-----------------------
二.對索羅斯思考的再思考
1.“反射性原理”應用于索羅斯
索羅斯提出了他的“反射性”原理,那當我們把這一原理應用于他自己的時候,會發現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我發現,由于索羅斯長期從事對沖基金管理等具有很強風險性的工作,他的觀點本質上具有其行業特點的很強的烙?。杭捶瓷湫耘c互動性,或者人的“非理性預期”,都是由于當人處于一個極端敏感的復雜系統(金融系統)中時,長期以往產生的一種對于高風險的對抗意識與潛在心態。
投資領域的很多決策,都是在對未來的不確定的分析中產生的,事物本身受到人的影響,包括作為觀測者的個人以及作為市場的整體決策者的群體的影響,都是很大的。從而,金融投資行為,把人放到了系統走向的一個相當核心的地位。
索羅斯的理論,其實就是對投資人中心化的思考。
2.系統環境的重要性
索羅斯理論的一大閃光點在于讓我們重新思考系統環境,決策環境。
了解博弈論的可能知道謝林的“聚焦點”(又叫謝林點),亦即,真實的博弈,是高度環境相關的,而不是純粹按照數學原理收斂到納什均衡的。這個環境,也就是博弈參與者之間共同的,或者存在差異的文化環境,歷史環境等。
索羅斯的理論,其實也是把環境的重要性提到了一個高度。但是索羅斯的這個環境,不只是文化與社會環境,而是包括決策者自身的意識環境。
或者說,我們應該更加注意審視自己的行為——當我們準備做出一項決策的時候,應該思考:為什么我會這么做?什么在驅動我?我的行為表征出怎樣的個人特征?我的行為可信嗎?
反思投資,不要盲從,我想,也是面臨爆炸性增長的信息,面臨風云詭譎的金融市場所有投資者的最基礎,最重要的經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