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價投者若谷 若谷價投
溫氏股份股價遠遠落后,是市場有效性的體現,還是因為市場有局限性?
簡單分析一下原因。牧原股份采取全部自繁自養模式,溫氏股份采取“公司+農戶”模式。在非洲豬瘟影響下,市場共識為:自繁自養模式,更有利于公司控制疫情。此外,環保趨嚴背景下,“公司+農戶”模式,被認為可能已到發展瓶頸。
但牧原的模式也有弊端,這種模式是重資產模式,這也導致牧原負債率遠高于溫氏股份。這次武漢肺炎疫情下,牧原很多在建工程停工,高負債的牧原損失還是很大的。在龍頭企業行業集中度提升的背景下,溫氏股份的公司+農戶的輕資產模式,其實是有利于搶占市場份額的,而且一向穩健的溫氏股份,負債率尚有較大提升空間。
更重要的是,溫氏股份幾十年以來養殖技術上的專業性和豐富經驗也不容小覷,這是硬實力,而商業模式只是軟實力。溫氏股份在現有“公司+農戶”的模式下,首先,可以迭代至“公司+養殖小區”模式,這樣的迭代成本是最低的;其次,亦可以選擇自繁自養模式,在規模效應及“硬核”技術的支持下,溫氏股份轉型自繁自養模式并不存在太大的障礙。
在本輪非洲豬瘟影響下,溫氏股份的生豬出欄量受到的影響并不大,一月份生豬出欄量溫氏股份依然穩坐頭把交椅。側面佐證了其在“公司+農戶”模式下,將疾病防控技術和體系發揮的極好。而且,“公司+農戶”模式下,其實具有“分散性”,如單一小型養殖基地出現疫情,對其他養殖基地的影響相對可控,而自繁自養模式下往往是大型養殖基地,一旦出現疫情影響較為嚴重。2019年的非洲豬瘟,溫氏股份損失比例就比牧原要小。
另外,溫氏股份股權結構合理,管理層激勵到位。多元化結構、全產業鏈布局等方面,溫氏股份的表現也都是可圈可點。
總結
總體而言,牧原股份相對于溫氏股份有優勢,但股價走勢差距巨大,可能是市場情緒將這個優勢擴大化了。這一輪前所未有的超長豬周期,溫氏股份表現不會差,2019年溫氏業績增250%,2020年業績增幅也將在100%以上。而從2019年年初至今,溫氏股份漲幅剛3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