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文登區(qū)博物館推出線上文博慕課服務
文登博物館
文登博物館線下閉館 線上服務
文登博物館攜超星文博助力全民戰(zhàn)“疫”
共同戰(zhàn)疫
2020年 2 月
庚子鼠年春節(jié),
一場沒有硝煙的遭遇戰(zhàn)不期而至。
肺炎疫情的突然爆發(fā)、急速蔓延,
讓國民從并未上心、不以為意,
到緊張謹慎、心弦緊繃。
抗“疫”形勢嚴峻,
為避免交叉感染,
居家戰(zhàn)“疫”成了最優(yōu)選擇。
“宅居”的日子里,
文登博物館為您準備了文博套餐,
讓您不僅能擁有躺吃的絕技,
更能慵懶安逸的信步于文化空間。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國家文物局要求文物系統(tǒng)做好信息發(fā)布工作,“館區(qū)封閉、服務不停”,鼓勵各地文物博物館機構因地制宜開展線上展覽展示工作,向社會公眾提供安全便捷的在線服務。
威海市文登區(qū)博物館在此次疫情期間,免費為大家開通了五大類文博慕課,分別是“茶道文化”、“書法鑒賞”、“美術繪畫”、“文化傳承”、“經(jīng)典國學”供大家在家也可以學習。
茶道文化
本課程通過茶道概述、茶道之源、茶葉品質、茶道實踐、茶道技術、茶道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茶道與文學藝術、茶道與健康生活等內容的講解,引領學生沿著中國茶道的歷史軌跡,領略因茶而生的豐厚文化;在擇器選水、高沖低斟的實踐中,體驗茶道技術之精要妙趣;在品讀“茶墨俱香”的文藝作品中,感受多元的茶道審美情趣;在悉心體會茶道養(yǎng)心、靜心、修身的養(yǎng)生之益中,獲得身心的健康與愉悅。
中國的民族性,自然謙和,不重形式,所以中國人飲茶所講究的是情趣。而日本茶道,俗稱為禪道,其精神在于利用茶凈化心靈。本系列從不同方面對中日茶文化的區(qū)別做了詳細的講解,帶您進一步領略茶的韻味。主要內容包括茶的起源、茶的工序、千利休之茶、千利休之死、古田織部、茶之書、道與禪。
書法鑒賞
本課程通過講解書法發(fā)展的歷史、書法流變、書法藝術發(fā)展過程中的名人佳作及行書、草書、魏碑等具體書法形式等諸多方面的知識,展現(xiàn)了中國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旨在引導學生了解、欣賞書法這一民族藝術,增強對中華國粹的認識。
漢字書法八要訣,主講老師:魏恒斌。
本系列介紹了魏恒斌老師對書法方面的一些心得體會以及一些老師本人對中國書法的看法及發(fā)展方向的討論。
美術繪畫
美術鑒賞,是運用自己的視覺感知、過去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文化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lián)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并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xiàn)象的活動。本課程旨在引導學生掌握欣賞藝術作品的特殊規(guī)則,獲得審美享受,并提高學生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xiàn)象的能力。
讀畫——談中國畫的臨摹,主講人:劉牧。
中國畫是具有悠久歷史和優(yōu)良傳統(tǒng)的中國民族傳統(tǒng)繪畫,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性格、心理、氣質,以其鮮明的特色和風格在世界畫苑中獨具體系。漢族傳統(tǒng)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于絹或紙上,這種畫種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它的精神內核是“筆墨”。中國畫、國畫、宣畫乃同義詞。本系列介紹了中國畫的臨摹問題,老師從認識中國畫開始講解,步步深入,進而講到選本、臨摹的技法。進而上升到中國的藝術精神層次,對中國畫進行評析。
文化傳承
中國傳統(tǒng)玉文化與美玉鑒賞,主講人:汪哲。
本課程從玉的認識、感官、形質、做工、價位等方面進行講解。
石文化與寶玉石鑒賞,主講人:薛彥輝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石文化是中華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枝奇葩,寶玉石鑒賞傳承著中華五千年的歷史與文明。該課程主要介紹了巖石、礦物、化石、寶玉石的形成、演變、分類等基礎知識,既能普及地質科學、環(huán)境科學、人文科學的基礎知識,使大家開闊視野,又能提高大家對寶玉石的判斷、辨別及評價能力,增強大眾的文化底蘊和藝術素養(yǎng)。
中國陶瓷賞析,主講人:王蘇冶
課程主要內容有:陶瓷的產(chǎn)生、陶與瓷的區(qū)別、漢唐時期的陶瓷、宋代五大名窯、青花瓷、釉里紅瓷、單色釉瓷、紫砂陶和彩瓷。本課程將圍繞提升大學生的藝術欣賞品味,以了解中國陶瓷和賞析陶瓷作品為核心,通過陶瓷的發(fā)展,歷代經(jīng)典陶瓷作品的賞析等主題,從陶瓷的器型、色彩、紋飾圖案這三方面入手,提出遠觀型、近觀色、細觀紋的陶瓷賞析方法。
經(jīng)典國學
《周易》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chǎn)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被譽為“大道之源”。讓我們跟隨主講老師的精彩講述,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頭與歷史基因。《周易》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chǎn)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被譽為“大道之源”。讓我們跟隨主講老師的精彩講述,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頭與歷史基因。
《周易》乃群經(jīng)之首,是儒道兩家共同尊奉的經(jīng)典,被譽為“大道之源”。本課程從《周易》結構講到重點卦辭,既有義理疏解,也有當代反思。諸家思想激流碰撞,共述華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