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莫琳
2015年,投行“老司機”王煥毅然轉身投入到PE股權行業,轉行前他就明白:“做投行和做股權投資完全不一樣,最重要的是判斷邏輯上的變化。”入行后,經歷過“市場資金洶涌,標的難搶”,“一二級市場價格倒掛”,度過了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易”與“不易”之后,王煥更懂得這個行業的“進”與“退”。
房地產存量時代的“進”
十年前開發商只要能拿到地就肯定能賺錢,甚至捂一些地,不用開發也可以賺到錢。
但是現在錢沒有那么好賺了,“降低成本”、“打造特色產品線”、“提供個性化定制和增值服務”等口號甚囂塵上,但這些如何做?怎樣增加運營能力?王煥認為,還是要布局股權投資這個賽道,投一些能給地產做賦能、能給一些商辦和住宅提供服務的公司,例如優客工場等。
簡而言之,存量時代,賣房子不掙錢,要轉換思路,充分利用地產商所擁有的平臺,比如既定客群產生的新流量與價值,來運營資產。
顯然,這一看法得到了大多數業內人士的認同。近年來,不少餐飲、服裝、教育等混雜在一起的商業中心變身為各具特色的教育城、醫療城、美食城等。
對于王煥而言,他更看好輕資產運營模式下的共享辦公賽道。
“在2015年我們就投資了優客工場,因為有需求推動,所以共享辦公賽道還是我們很看好的。現在共享辦公基本是‘二房東’業務,但未來共享辦公應該更專注做輕資產運營,幫業主做優化提高出租率的同時,還要為入駐的企業主提供服務,不僅是減少成本消耗、做到拎包入住,還要做到后續的企業服務、甚至是To C的服務,這才是共享辦公更安全或者更好的方向。”王煥認為,與全球知名的共享辦公品牌WeWork到處“跑馬圈地”重金租下物業的模式不同,優客工場很多做的都是輕資產運營(即業主提供物業并承擔大部分的前期投入,優客工場主要輸出品牌服務,并提供空間設計、建造以及管理服務,最終利潤分成),不僅減輕了租金的困擾,更在規模化成長的過程中打造了自己特有的品牌IP。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退”
從投行轉而做股權投資,王煥的思維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最重要的變化是判斷邏輯上的變化。作為一個投行人,只需要判斷一個企業在兩年內是否能上市,但做投資人,要判斷出這個企業是否在一個好的賽道里面?它在好的賽道里面是否真的能跑出來?跑出來以后它能不能按穩定的模式走下去?
例如,當年同時看了共享辦公和長租公寓兩個賽道的很多項目,他最終還是決定投資共享辦公這個賽道。最主要的原因,不僅是對項目創始人的信任,更是對重資產、輕運營模式下盈利能力的擔憂。
經過一年的討論,鴻坤億潤投資決定把自己旗下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分成兩部分,一部分作為母基金,投向一些有產業背景的GP;一部分做直投,但圍繞自己的地產主業,專注于自己熟悉的領域進行投資,除了上面的地產服務運營商之外,還有就是5G、AI、大數據應用,例如建筑智能科技化等。
王煥認為,這樣既不會錯過風口,又可以利用自己的地產平臺為所投的項目賦能。
另外,王煥似乎更加“挑剔”了,近期正在對外募集二期基金,他表示,只想和志同道合的產業資本一起,緊緊圍繞地產智能化這個賽道孵化出能顛覆產業的偉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