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下午,一條馬云的言論開始流傳:“30年以后,我們每年向社會輸出至少1000名10年以上的阿里人,他們應該參與到社會的建設,他們到各個公司去”。
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稱,“能把裁員拔高到這樣的告訴,我服”,還有網友調侃稱這才是“說話的藝術”。
網友評論
對此,阿里巴巴于昨晚(1月5日)作出回應,稱這是阿里巴巴二十周年時,馬云提及未來的一個暢想?;貞峒埃R云自身也是從阿里參與到社會建設的10年以上“老員工”之一?;貞獜娬{稱,員工從來都是阿里巴巴最重要的“產品”,老員工在阿里很寶貴,“人才我們從來都不嫌多”。
阿里在回應的最后對馬云的講話被歪曲解讀感到意外,還附上了微博網友調侃的截圖。阿里稱,他們會繼續努力培養人才,完成馬云的目標。
阿里巴巴微博回應
觀察者網查詢發現,上述馬云演講語錄來自去年的卸任演講,馬云在談論阿里巴巴公司未來制度、文化和人才傳承時表示,”還有很多的阿里人,我們有個希望,像在座的阿里人,30年以后,我們每年向社會輸出至少1000名10年以上的阿里人,他們應該參與到社會的建設,他們到各個公司去,但是大家記住,如果你有一天也希望能用制度文化和人才能保障我們這個公司的傳承,你至少今天就要開始去想,要至少準備10年時間。”
網友對馬云言論做出這種解讀,其中擔憂并非空穴來風,去年,多家互聯網公司深陷裁員風波。
2019年3月,滴滴因業務重組宣布裁員,由于補償較高,媒體稱“裁員裁出幸福感”。
同月,京東證實將淘汰10%副總裁級別及以上的高管。4月,劉強東因在郵件中用“性價比”衡量員工被媒體批評。
2019年11月,一名網易游戲的前員工通過微信公眾號發文,講述自己因病被裁的經歷,控訴被裁期間的遭遇,網易因此被指冷血、不近人情。此前,網易將春節后的裁員定性為“結構性優化”。
有分析認為,在人口紅利即將消失、資本撤退以及監管趨嚴等因素下,許多企業面臨倒閉的風險,即使是BAT等大公司,也需要開源節流熬過寒冬。由此引發輿論焦慮。有媒體呼吁,在發展逐漸陷入停滯之時,公司應該保持高速發展期的員工關懷,而不是資本的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