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力基層社區不斷創新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讓居民不出社區就能解決矛盾糾紛,近日,彭浦新村街道社區法庭正式啟用。靜安法院副院長丁德宏、彭浦新村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張西飛等參加啟用儀式。
丁德宏副院長表示,設立并啟用社區法庭,一是便民訴訟,打通司法服務的“最后一公里”;二是送法進社區,以案釋法,提升公民知法守法意識;三是加強與街道的合作,更好地預防和化解社區矛盾。
張西飛副書記表示,彭浦新村街道社區法庭的誕生貫徹落實了新時代“楓橋經驗”,將進一步聯動聯通法院、公安等力量,大力發展基層社區調解力量,探索運用社區法庭,力求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讓矛盾糾紛不出街道、不出居委會、不出家門。
敲響彭浦新村
街道社區法庭第一槌
彭浦新村街道社區法庭的首場庭審按期進行。少年家事審判團隊負責人姚軼捷開庭審理一起發生在該社區的法定繼承案件,并當庭調解結案。
該案原告吳阿婆年過八旬,其丈夫去世后,她希望將夫妻共同所有的房屋由自己一人繼承,保證其安度晚年生活。但苦于不識字、不懂法,兩年也沒能完成繼承過戶,輾轉之下才以其女兒為被告訴至法院解決。靜安法院仔細審查案件相關的證據材料,耐心做雙方調解工作,最終達成調解協議。
事后,雙方當事人表示感謝法官,未曾想到困擾自己兩年的繼承難題竟然在遞交訴狀后10天就在家門口圓滿解決了。次日,吳阿婆及家屬來到法院向法官贈送了錦旗。
互動交流 答疑解惑
司法所工作人員及社區調解干部觀摩了庭審全過程。庭審結束后,法官與他們互動交流,以案釋法,答疑解惑。司法所工作人員及社區調解干部表示,通過旁聽學到了不少法律知識,進一步了解了法院審理案件的思路,為調處社區糾紛打開了新思路。
今后,靜安法院將與彭浦新村街道密切合作,充分利用社區法庭的優勢,及時總結經驗,構建基層法律服務網絡,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糾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最大程度地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