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城戰“疫”】荷花路街道:疫情面前 他們是群眾的“主心骨”⑥
宣傳科 魅力荷花路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突如其來的疫情,是他們在夜以繼日的守護者村民,是他們在平凡中堅守著崗位。他們是群眾的“主心骨”、更是村民的“守護神”。今天我們記錄朱家莊村黨支部帶領村民共同參與疫情防控的故事。
在荷花路街道朱家莊村,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讓全村人的心更加凝聚在一起,他們共同發起了疫情防控保衛戰。
在這里,你可以看到黨支部強大的號召力和凝聚力:書記劉凱在群里發出一則疫情防控志愿者的“招募令”,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就得到了全體黨員“我報名”的回應;發布一則關于需要24小時執勤的通告,屏幕瞬間就被黨員、群眾“我參加”的回復刷屏。
在這里,你也可以看到全村55名黨員的表率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年輕黨員帶頭在村口24小時執勤,上了年紀的黨員也主動要求參加,不讓去,就把熱水、熱湯送到防疫卡點,“隨時聽從黨支部安排”,是他們回復給劉凱最多的一句話。
在這里,你還可以看到全體村民的無私奉獻和付出:他們自發加入志愿者隊伍,入戶排查、路口值勤、捐款捐物……身在外的朱家莊人、不能參與的上班族也時刻牽掛著村里,“我們兩口子都上班,也沒時間為村里做點什么,捐點錢吧……”幾天來,劉凱一直被暖心的大家伙兒感動著。
就是這樣一群可愛的人,他們用自己的力量,保護著朱家莊村這個大家庭,大家齊心守護著朱家莊村全體村民的健康,成為群眾口中的“守護神”。
黨員:隨時聽從黨支部安排
防疫工作伊始,朱家莊村在第一時間召集黨員組成防疫志愿服務隊,村書記劉凱在微信群里發布了一條“招募”信息,引發超高人氣。“我報名,不能去武漢幫忙,但可以盡全力守護自己的村莊!”“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守護村莊,心系武漢,報名。” “我報名!隨時聽從黨支部安排”……一時間,報名聲、點贊聲充滿微信群。
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疫情洶洶,正是檢驗黨員干部初心使命以及戰斗力的時候。志愿服務隊成立后,朱家莊村黨員群眾就擰成了一股繩,大家24小時在村口輪流值守,嚴格限制外來人員入村,并做好登記工作。七十多歲的劉德勝老兩口主動請纓,要求參加義務執勤,考慮到他們年齡大了,劉凱只安排了年輕黨員“上崗”,“共產黨員劉德勝、張勝蘭隨時待命。”老兩口在群里這里回復劉凱。
黨員孫效冰、劉傳勇、劉正賓、劉德木第一時間報名參加防疫工作,他們感慨道:“越是在困難時刻,黨員越要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頭沖在第一線,我們村百姓的熱情和精神讓我們非常感動。”孫效冰不僅自己帶頭參加,他還動員媳婦張超也加入了義務執勤,兩口子執完一次勤,接著報名參加下一次任務。黨員劉世友,是一名老師,同時也是泉城義工,他在籌備學校開學事宜的同時,只要有時間,就會到村口站崗執勤;剛剛加入黨組織的年輕黨員劉傳強,因病住院,不能參加村里組織的義務活動,他就讓對象購買了酒精等消毒物資送到村里。
在朱家莊村,全體黨員積極行動起來,他們帶頭防控疫情,充分發揮了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組織群眾、宣傳群眾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越是這個時候,我們越要堅守崗位,給廣大村民信心和力量!有黨組織在,群眾就對防控工作放心!有黨員在,群眾就能感受到溫暖和力量!”采訪中,大部分村黨員這樣說,“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
群眾: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疫情防控工作
黨員在防控一線亮身份、見行動、作貢獻,引導著村里越來越多的群眾加入義務防控工作。村民劉正曄,在歷城交警大隊工作,上一天歇兩天,休息的兩天時間里全部在崗義務執勤。有的村民不斷給值班人員送來了熱水,還有村民將自家車輛開到防控點,充當值班車,讓值班人員能在夜晚坐在車里抵御寒冷。
由于夜里寒冷,村里不安排群眾在晚上執勤,由“兩委”成員頂上。不少村民不樂意了,埋怨道:“為什么不安排?為啥不讓去。”一到晚上換崗的時間點,他們就自發到執勤點集合,主動要求執勤。
這幾天來,在朱家莊村,由村民組成的志愿服務隊伍,走街串巷巡察、消毒,噴灑消毒液、張貼宣傳標語;紛紛進村入戶宣傳、摸排,講解防疫保健知識;在路口、村口仔細盤查過往車輛、行人,測體溫、消毒;帶頭捐款捐物;志愿參加東客站執勤……從大年二十八至今,朱家莊村處處可見志愿者躍動的身姿。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我們看到,朱家莊村的黨員、群眾帶頭站出來、頂上去、扛起來,不懼嚴寒、不計報酬,勇于擔當;我們看到,鮮紅的黨旗在村口高高飄揚,他們正在用自己的力量構筑起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
黨支部書記劉凱:他們最令我感動
作為村黨支部書記,劉凱深知此時防控疫情形勢的嚴峻。從年前,他便和大家始終忙碌奮戰在防疫一線。摸排值守、入戶宣傳時,他就發現一些防控疫情一線的工作人員、村干部等都缺乏必備的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他第一時間想辦法,個人購買了5000個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物資,發放給執勤一線的工作人員和村民。
每天,從早到晚,劉凱都和工作人員堅守在檢疫勸返點,他的車里始終放著一盒備用口罩,為的就是及時給執勤的人員替換新的,可很少有人知道,他自己的口罩都是簡單消毒后重復使用的。問他為啥不換新的,他的回答只有一句:“舍不得,要留給大家。”村里的一位親戚打著劉凱的旗號,到執勤點拿走了7個防護口罩,被劉凱知道并訓斥后,乖乖的送了回去。
駐守在防疫一線的他,已經連續10天沒有正面和孩子說過話了。他說:“連日來,真正讓我感動的是我們村里的黨員和群眾。我是村干部,更應該堅守崗位,畢竟守護群眾生命健康安全,是我的責任。”
在朱家莊村的防控疫情工作中,不管多晚,都有人呼應;不管何時,都有人出動。朱家莊村黨支部帶領全村黨員群眾,構建起一個防疫的村級戰斗堡壘;每一名挨戶排查、村口執勤、捐款捐物的黨員、群眾、志愿者,都是村民身邊的一面旗幟,在這場疫情中,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全村群眾令我最感動,今后不管再遇到什么困難,就算再遇到更加艱巨的任務,我相信他們會表現的更加出色。”劉凱自豪地說。(荷花路街道)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1
以下為采訪紀實
2月4日晚7點,我到荷花路街道朱家莊村采訪,因為已經掌握了一些素材,所以對黨支部書記劉凱的采訪直奔主題。
我:“黨員和群眾這么積極,號召力這么強大,怎么做到的?”
劉凱:“平時的積累吧。在村里我從來不以村干部的身份和他們相處,我都是把自己當成他們的晚輩或者兄弟,每年村里也會組織一些活動,給他們平臺,讓他們參與,慢慢就形成了。作為我來講,任何幫助過我的人,我都不會忘記他們。”
我:“這段時間體會怎么樣?天天這樣盯靠,覺得辛苦嗎?”
劉凱:“這倒不覺得,為村民做事,還是值得的。看到黨員、群眾這么積極,我更喜歡陪著他們站崗。今晚,我想給志愿者和愛心人士寫一封感謝信。”
我:“家里人理解嗎?對象不埋怨嗎?”
劉凱:“非常理解,因為這就是我的工作,危難時刻,他們反而更加的支持我,讓我一定站好這班崗。”
我:“對這篇稿子還有什么建議嗎?”
劉凱:“我提個小小的建議,你報道一下我們的群眾吧,我有他們在,不用報道我了。他們真的讓我很感動,我感覺今后不管再遇到什么困難,就算再遇到更加艱巨的任務,我相信他們會表現的更加出色。”
隨后,我又隨機采訪了幾名黨員、群眾、志愿者,在了解了一些簡單情況后,我問他們:“這么冷的天,這么積極的參加村里的義務活動,怎么想的?”他們一致回答:“自己的家嘛,守護好自己的家園,守護好本村平安。”我又問:“為什么這么支持黨支部的工作?”他們回答道:“我們村一直很團結,我們村干部平時什么事都想著我們,比如我們有些工作在外頭的村民,常年不在家,家里有什么問題、有什么困難,給村干部反映一聲,他們都會第一時間去幫忙解決。”我再問:“村口執勤這樣的活兒,這么冷、這么累,沒有怨言嗎?”一個黨員回答道:“有怨言,就是排不上,報名的人太多了。”他的回答,讓大家都笑了。
和大家聊了一個多小時,采訪完,我開車回家,走到村口,被執勤人員攔了下來。詢問、登記、測體溫……一步也不落下,結束“盤問”,我把車停在路邊,下車給他們表明身份,我說:“我給你們拍張照吧。”他們迅速找好“站位”,我用相機記錄了深夜堅守在崗位上他們。我說:“這么冷,你們辛苦了。”他們異口同聲的回答道:“不辛苦!”回答的語氣是那種毫不猶豫的干脆,帶著滿滿的肯定和力量。
回到家,我翻看照片,每一張里他們都帶著口罩,穿著厚厚的棉衣,其實我根本就看不清他們的臉,也分辨不清他們是誰,但不管他們是誰,他們都是最可愛的朱家莊人,也是所有冒著嚴寒堅守在防疫一線的工作者!向你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