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吹不黑,“瑞幸模式”究竟靠不靠譜?

      2020-04-09 13:07:07

      文/爆款法則 作者 | 馬小軍

      一年前《實地蹲守10家店,這里是關于瑞幸咖啡的一些新觀察》的結尾處曾留下了一個問題“通過上市融資6.95億美元續上了一口氣的瑞幸,狂飆到什么時候才是個頭?”——當時恐怕誰也并沒有想到,這個問題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得到了答案。

      正所謂,“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

      但相較于全行業對瑞幸踩踏式的“討伐”,一個客觀理性的角度很有必要,不吹不黑,瑞幸的模式究竟是否合理?在虛報數據、粉飾財報的操作之下,瑞幸到底怎么了?曾經被瑞幸一手鼓吹起來的咖啡新零售,又還能繼續走下去嗎?

      瑞幸的單店利潤合理嗎

      瑞幸的單店利潤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情況?“爆款法則”將瑞幸財報中的數據與渾水此前報告中的數據作了對比,以渾水的數據以及近期的業內爆料數據作為參考,來看看瑞幸的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首先,一個最簡單的大前提就是單店必須盈利才有可能談其他。以瑞幸的模式來說,APP在手,市場營銷、用戶運營都是總部來解決的,如果不承擔這部分責任的門店連單店都無法實現盈利的,其他增長空間基本上就無從說起。

      那么,瑞幸目前能實現單店盈利嗎?

      “爆款法則”根據瑞幸2019年Q3財報的數據,對比渾水調研數據做了個簡單測算:

      在單店收入的計算上,按照瑞幸2019Q3所有門店總數3980間來計算,平均單店月收入為13.96萬元,對應平均門店商品日均銷售量400件,單品售價為11.6元。

      渾水所實地調研得出的數據是,日均單店銷量263件,單件售價9.97元,反映到月總收入上,二者差了足足6萬元。也就說,以瑞幸的口徑來算,能有一個相當低的單店利潤率,以渾水的數據來算則是毫無疑問的虧損。

      考慮到渾水的調查也可能因為抽樣存在偏差,“爆款法則”也與一些從業者進行了交流,看這個日均銷量從行業常態上看是否合理。

      有從業者表示,雖然以較小的門面來獲取更高的坪效的設想很美好,但是一般來說,快取店通常在地理位置和流量上會遜色于普通店,因此從單量上來說反而會小于普通店。該從業者介紹,以他所服務的品牌為例,普通店的單量和快取店的單量可以達到2:1左右,表現比較好的快取店堪堪能達到400杯左右的情況。

      在瑞幸上市前,“爆款法則”曾經過做過實地考察,發現瑞幸的快取店在選址上堪稱見縫插針,寫字樓大堂、酒店大堂,甚至臨街只留一個小門,門店開上二樓的情況都不鮮見。比如“深響”團隊曾實地蹲點的一家瑞幸咖啡,就開在成都一家酒店的大堂,與酒店以及周邊的美食廣場共用大堂區域,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奶茶檔口,并非我們通常所理解的咖啡店。

      如果門店偏僻到消費者不愿意自取的話,外賣的占比就會增高——考慮到外賣僅物料成本都要到3元左右,那就大概率是賣一單虧一單了。

      另外,從門店前端員工的出產效率來看,單店每天可出產的單數,也存在瓶頸。另一位從業者對“爆款法則”表示,即便是一個熟練工,按照2分鐘出一杯飲品的穩定產生出,以一天能6個小時有效工作的情況下,一天的產能也就是180杯;瑞幸一般快取店里通常僅有2名員工在崗——也就是說滿打滿算360杯,更何況大多數情況下以這樣的情況6小時有效工作的節奏也是不太實際的。所以這也是實際上從人力上給瑞幸以快取店為核心的模式,設置了一個緊箍咒。

      在單店成本的計算上,“爆款法則”也統一基于瑞幸財報中的數據做了計算,但相較于瑞幸本身的單店利潤口徑(成本由原料、門店租金、設備攤銷、其他運營成本構成),“爆款法則”加入了以5000元/人的較高市場價格算入了3名員工的人力成本,而沒有算入設備攤銷的成本和財報上比較模糊不清的其他運營成本(水電、煤氣、稅費),也就意味著實際上所算出來的成本應該還會較真實的數字要低一些。

      在這個過程中,就出現了一些較為奇怪的情況。根據計算,瑞幸財報中平均下來的單店單月房租支出為4.3萬元,也就是在假設店均占地50平米的情況下,每平米日均支出高達48元/㎡。

      這是一個什么概念呢?舉個實際的例子,以北京最為核心的區域國貿、世貿天階區域為例,可以搜到臨街店鋪價格在2~3萬元一個月,日均租金在12.5~18元/㎡之間,較好的可能會到15~25元/㎡之間。

      根據行業人士的介紹,在北京這樣寸土寸金的一線城市,位置稍遜色但人流仍較大的大型商場內,日均租金還是可以7、8元/㎡的價格拿到的,這也就意味著瑞幸財報中所展示出來的成本,要遠遠高于市場上的均價。

      根據瑞幸2019年Q3的財報,小平米數的快取店已經占到了瑞幸門店的93.3%,由于對總運營面積的低估而帶來的價格偏差似乎也不太可能。

      參考“燃財經”報道中前瑞幸員工的自述:

      當時內部說,折算房租等,一杯咖啡的成本是13.5元,照此來算,絕大部分的店都不賺錢。首先外賣肯定是賠錢的,杯子、紙袋、底托一套成本是3塊多,再加上半杯多牛奶,一杯咖啡賣7塊,肯定賠錢。我們內部算過,一家店每天至少要賣220杯咖啡,才能覆蓋房租成本。

      不難發現,按照折算房租“單杯成本13.5元”,“每天至少要賣220杯咖啡才能覆蓋房租成本”的表述來算,意味著瑞幸單店每個月的房租+原材料的成本大概在8.9萬元左右。以瑞幸財報中的數據來看,單店原材料的月支出大概在6.5萬元左右,也就是門店租金成本大約2.4萬元。

      這和此前算出來的4.3萬之間的差值又從何而來呢?從采訪中,或許能看到一些蛛絲馬跡,瑞幸門店拓展前員工在采訪中表示,瑞幸內部存在一定的管理混亂問題,拓展團隊以60%的溢價上報的門店也同樣在迅速擴張的高KPI要求下被通過了,甚至是單店幾十萬的“轉讓費”或“介紹費”等各種其他由頭的費用,也不鮮見。

      因此,或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在瑞幸數據造假的問題之下,更深層次的還是在狂飆猛進的過程中,大量不合常理的支出,脫離了最本質的“經營為本”的理念,在內部管理與成本控制上嚴重失控了。

      咖啡新零售

      難道就真的不成立了嗎?

      從各種數據和目前的爆料來看,瑞幸造假暴雷無疑是擴張數據導向之下最終玩脫了的結果。

      但一個值得提出的問題是:因為瑞幸而被廣泛接受的咖啡新零售概念真的不成立嗎?

      緊隨瑞幸之后,星巴克也開始在國內做外賣、快取,這難道算是被帶到坑里嗎?那顯然也不能以瑞幸一家的問題,來否認整個行業發展的正當性。

      早在瑞幸上市之前,“爆款法則”就曾提出過:

      瑞幸不是精品咖啡、不是“下一個星巴克”,也不是外賣咖啡,它是目前只賣咖啡和輕食的“咖啡便利店”:面積小、座椅少、分布密集、集中服務小范圍區域內顧客、顧客停留時長短、即取即走,且產品SKU有限。假如再延長一下營業時間,瑞幸的快取店就基本上和便利店沒什么區別了。

      它所體現的實際上有這么兩點趨勢:

      1、小型自取門店+自動化設備代替“第三空間”概念+精品咖啡為核心的大型咖啡門店,以“效率”取代“體驗”;

      2、以數字化的方式做線下門店的用戶經營,通過APP和小程序建立自有用戶觸達渠道,減小過去線下商家對流量渠道的依賴性。

      先看第一個趨勢:小型自取門店這個概念實際上并不是由瑞幸最早提出的,甚至在早幾年的一本暢銷書《就想開間小小咖啡館》就已經有人總結實操過。

      它的核心就是“效率”——看用戶已有的市場需求本身是否有更高效率的替代品。在商家原本的設想中,小型快取門店也該有更高的坪效,但在現實門店拓展中,卻因為面積等等原因限制,往往很難拿到流量足夠好的門店,從而導致了效率的下降。

      從消費者端來看,距離近的小型門店本身對消費者而言,就是相比起大型門店來說,效率更高的替代品。在瑞幸上市前的分析中,“爆款法則”團隊就提到過,對于這些消費者而言,咖啡好不好喝、咖啡館怎么樣,區別恐怕都不大,“take a coffee break”才是這些白領們當時走進瑞幸的關鍵原因。

      也因此,作為一個上班間隙的“休閑”項目,經濟可負擔程度如何、能否體面又迅速地完成消費(免得跑出來太久被逮到),才是影響他們的重要因素。

      同時,這也意味著,“瑞幸模式”(而非瑞幸本身)最大的挑戰實際上是來自于速溶咖啡和便利店的崛起。

      速溶咖啡以及掛耳手沖這樣的產品,因為這兩年技術的迭代升級,完全能在風味上與中低檔的現磨咖啡匹敵,代表著消費者咖啡需求上更高效和更廉價的解決方案;便利店既有咖啡也有大量其他的產品,實質上是在向極小型商業綜合體的方向發展,代表著如何在超近距離內一站式服務的消費者多個需求的另一個“效率”方向。

      所以,無論是在哪個方向上,“瑞幸模式”在“效率”這一點上都已經面臨了極大的沖擊——真正威脅你的,永遠都不是你所以為的競爭對手。

      瑞幸必然也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去年就已經推出了自己的“第二曲線”、無人零售方案瑞劃算和瑞即購——兩種自動販賣機。順著這個思路,如果不是數據造假的問題爆出,瑞幸哪天開始做速溶咖啡恐怕都不會是什么意外。

      另一個方向則更毋庸置疑:在這個特殊的冬末春初,幾乎所有線下商家都已經領會到了線上渠道的重要性和價值,以及在線上構建自有私域流量的必要性。無論是加速自建線上門店,還是CEO親自下場做直播,全渠道——尤其是自有渠道的建設已經不構成爭議了。

      但瑞幸本身所講的“流量池”仍然是存在問題的:用戶所構成的“流量池”是動態的,不是“一池死水”,能夠被積蓄住的前提是產品及品牌能對用戶有足夠的吸引力,才能將用戶留下來,用戶也愿意為更多的品牌服務,甚至是品牌溢價買單。

      如果咖啡不好喝、產品本身不過硬,那么就相當于是堤壩潰堤,用戶留存無從做起,也就自然不存在“流量池”——換句話說,如果低價吸引過來的價格敏感性流量本身不會被你的產品所吸引,你還妄圖提高客單價、賣給他們更多商品,就是癡心妄想了。

      在所謂“閃電擴張”的時代,還是回歸產品主義要來得更靠譜。

      關閉
      精彩放送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www|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亚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成在线播放va| 亚洲gay片在线gv网站| 亚洲AV电影天堂男人的天堂| 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亚洲AV无码无限在线观看不卡 | www亚洲精品久久久乳| 亚洲JIZZJIZZ妇女| 亚洲日韩国产AV无码无码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8图|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AV波多JI | 亚洲va精品中文字幕| 麻豆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 亚洲妇女熟BBW| 亚洲精品伦理熟女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一二三|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小| 亚洲av无码兔费综合| 亚洲av无码不卡私人影院|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mnbav网站| 亚洲自偷自偷偷色无码中文|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亚洲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久久99亚洲网美利坚合众国| 亚洲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视频无码高清在线|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妖 | 亚洲欧美黑人猛交群| 国产精品亚洲AV三区|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色婷婷久久99精品|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