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計降雨量達1536.5毫米;
138公里長江大堤全線超警戒;
154座水庫溢洪;
7月10日,地處位于長江中游南岸的咸寧市汛情日益嚴峻,進入防汛二級應急響應。
咸寧市公安局迅速啟動戰時機制,長江沿線的赤壁、嘉魚、咸安等主戰場,公安民警聞令即動,迅速和廣大干群一起奮戰在防汛一線,牢牢守住大江大河大湖大庫安全度汛底線,最大限度減少內澇內漬,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嘉魚縣簰洲灣鎮地勢低洼,7月份以來持續強降雨打破了全鎮近60年的降雨歷史記錄,垸內嚴重內澇,農作物大面積被淹。該鎮臨江堤段長41.5公里,是全市長江防汛的重點堤段之一。
7月6日,嘉魚縣公安局長易一鵬迅速帶領專班人員,駐守簰洲灣,負責后垸大堤的防汛指揮。縣公安局組成黨員民警90余人的突擊隊,24小時待命,上堤巡邏,排查隱患。
7月29日,一堤壩出現險情,值守該段面的縣公安局防汛突擊隊40名警力聞“汛”而動,快速鋪設600余個泥土袋對堤壩進行加固,排除了險情。
民警裝灌泥土袋處置險情
在簰州灣1998年堵口復堤地段,一個面印有“黨員突出隊”的紅旗格外醒目。這是嘉魚縣公安局應急突擊隊的前線執勤點之一。他們連續25天駐扎在大堤上,晝夜巡查段面,對河堤、泵站開展巡邏防控,及時發現、排查隱患險情,做好應對防范,日均徒步巡堤在數十公里以上。同時,突擊隊員和簰州灣水陸派出所民警加大對老舊小區、低洼地區、施工工地等重點區域巡邏力度,提高見警率、管事率,及時發現和消除安全隱患。
隊員介紹,在20多天的炎炎盛夏,隊員在短暫換崗時間里,都沒有用過空調,因為他們身上每天都被汗水濕透了。
赤壁市陸水河柏樹塘段的防汛任務由赤壁市公安局負責,副局長曹鵬程擔任指揮長。從7月6日起,30余名民警堅守在大堤上,沒有回過一次家。7月30日下午,值守的堤段突降暴雨,帶班的大隊長閔勁松馬上帶領5名隊員和村主任陳蒲新一起沿堤段冒雨巡查,不放過一絲蛛絲馬跡。
“我們上堤后,結合實際,研究出標準化防汛。”曹鵬程介紹,將“警務模式”用于巡堤查險,在1.2公里的責任段內,對往年的每個險點,插上反光小紅旗和綠旗,巡查人員24小時三班倒有針對性進行巡查。為了防止夜間巡堤產生的危險,還在大堤往內延伸50米處,拉上警用反光警戒線,大大地提升了巡堤效果。“我們身后是6000多畝水田,公安民警上堤后,村里老百姓放心了!”村主任陳蒲新感激地說。
地跨武漢市和咸寧市的斧頭湖,是湖北省第四大湖泊,今年入梅以來水位迅速上漲,一度超保證水位0.2米。7月9日14時許,接到險情處置命令的咸安區公安分局迅速組織50余名民輔警緊急出動,經過4個小時連續奮戰,用1000余個沙袋加固堤壩,險情迅速轉危為安。
嘉魚縣公安局長易一鵬和突擊隊員裝沙袋處置險情
據了解,自6月上旬進入梅雨期以來,咸寧市公安局在原有防汛警力的基礎上又組建了100人的突擊隊、50余人的應急機動隊,24小時待命,隨時準備增援縣市汛情。
7月12日,市公安局開展防汛搶險緊急拉練,檢驗應急和實戰能力,應急民警通宵達旦值守待命。各縣市區公安局均成立應急突擊隊,開展實戰演練,提升處置能力。目前,全市投入防汛的總警力已達3000余人。
長江大堤上的這片“藏青蘭”,就是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堅實防線。
來源:嘉魚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