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一位斯坦福的大學生窩在宿舍一隅,將花費1,000美元買來的計算機零件拼裝成型,完成人生中第一筆通過電話接下的計算機組裝訂單。37年后,大男孩搖身一變,成為叱咤全球的科技大亨。麥可.戴爾認為,他今日成功的主因是來自于對新科技的熱情,而非商業模式的勝利。
創業首年就賺600萬美元,成500大企業最年輕CEO
戴爾從小就是個科技迷,16歲的時候他買了一臺IBM計算機,將整臺拆解并且研究如何升級設備。他曾因為翹掉太多大學的課程,被父母命令停止鉆研計算機。“我只停下大約十天,就確信發展計算機業務是我的志向。因此我偷偷搬出宿舍,住進窄小辦公室,持續計算機業務。”戴爾回憶道。
1984年,戴爾正式成立Dell Computer Corp.,第一年就創下600萬美元的營收,相當驚人。公司所生產的計算機產品形象深入人心,時隔四年,勢如破竹的Dell Computer Corp.公開上市,首次公開募股就獲得3,000萬美元的好成績。
1992年,Dell Computer Corp.被《財富》雜志選為美國前500大企業,27歲的戴爾是史上最年輕的CEO。更在2001年時,擊敗主要對手Compaq,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零售商。
轉折一:面臨產業轉型的十字路口,打贏公司私有化一役
然而隨著科技的快速變遷,市場對計算機的需求逐漸被智能手機和平板取代。2013年,仍以銷售計算機設備為主的戴爾很快就站在轉型的十字路口,公司內部撤換CEO的聲浪不斷,戴爾認為公司必須盡快轉變,否則就只有被并吞的命運,因此他下了一個決定:將公司私有化,以便整頓。
不過事情的發展并非如此順利,當時公司最大的外部股東Carl Icahn想要買斷股份,取得主導權,并且開除戴爾。這場戰爭備受關注,幸虧最終戴爾在股東大會上贏得這場戰役,保有經營權,并保住了自己一手打造的畢生心血,他以244億美元收購公司,戴爾的公司重新進入私有化時代。
戴爾于2013年收購自己的公司后,直到2018年才重新上市。在這五年間,戴爾帶領公司進行轉型,將更多重心放在軟件技術的發展上,也并購數間具有相關技術的公司。
轉折二:以670億美元并購EMC,創下當時最高金額科技并購案
2015年,戴爾以670億美元并購EMC,創下當時史上最大金額科技并購案。EMC是云計算界的領航者,不僅擁有云計算存儲技術,旗下的VMware所擁有的虛擬化科技,能簡化服務器并節省成本。戴爾搖身一變,成為全球最大軟件供應商之一,也得到足以和IBM等競爭對手匹敵的能力。
2016年,戴爾將公司的名稱改為Dell Technologies,足見公司形態已經開始不同以往。通過大量收購及業務轉型,私有化的戴爾公司收益結構開始改變,2012年,有近八成的總營收來自于計算機設備的銷售,但在2019年時,已有40.5%的營收是來自數據存儲、服務器、資料保護和網絡服務。
Dell Technologies積極推出系列產品,協助企業創建易于管理、符合規范的云平臺。
轉折Dell Technologies重拾昔日榮耀,推動AI迎接5G時代來臨
2020年,Dell Technologies在全球180個國家開展業務,會計年度營收(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底)超過920億美元,凈利為46.2億美元,近乎回到昔日榮耀。放眼未來,戴爾持續在AI領域上使力,目前Dell Technologies里有數百個項目計劃,持續推動著人工智能以及機器學習的創新。他指出,5G時代的到來將使互聯網呈現爆炸式增長,AI可以進行更全面的數據演算,各行各業的生態即將顛覆。
針對AI布局,Dell推出Dell EMC Ready方案,提供一系列AI前置設計以及檢驗的方法和平臺,旨在幫助希望加速人工智能進程的客戶群。此外,Dell Technologies也推出PowerEdge和PowerSwitch產品,分別為AI專門的服務器和網絡產品,Dell的眼光已不限于創新科技,還包括未來的個人或組織,如何購買與消費IT的方式。
“Dell Technologies的創建目的,是希望公司能有足夠的技術條件,發展這些具前瞻性的科技項目,把握機會且持續的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戴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