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法官,要不是這幾天你多次打電話來苦口婆心地調解,我們不會支付這個物業費的。”這是宜秀區法院速裁團隊審判員胡廣娟接到的一通電話,來電人是一起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案件的被告汪某,原告系汪某居住小區的物業管理公司,原告起訴要求汪某支付拖欠的物業費5517元及滯納金。
考慮到當前正值疫情防控時期,不宜通知雙方當事人來法院當面調解,于是承辦人采用電話調解方式進行雙方調解。承辦人經過電話與汪某聯系,征詢其是否有調解意愿。
“讓他告去,我不會給物業費的。”第一通電話中汪某情緒異常激動。承辦人耐心勸說汪某,安撫其情緒,并詢問其不繳納物業費的緣由。通過了解,汪某居住在11樓,2018年因電梯出現故障,物業公司稱沒有配件,汪某一家人爬了兩個月的樓,其堅決不愿意支付物業費,承辦人考慮到汪某未保留相關證據,按法律規定該案判決必將對其不利,為了切實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有效解決糾紛,承辦人每天幾個電話,和汪某包括其妻子嘮家常、解法理,與原告委托代理人溝通,耐心細致做雙方當事人工作,最終雙方終于達成一致意見,汪某通過支付寶向原告支付了物業費5000元,原告向法院申請撤訴。
受疫情影響,雖放慢了案件審判的進度,但不能停止爭議的解決,宜秀法院速裁團隊通過電話調解、微信調解等信息化方式化解了多起物業糾紛案件,拉近了業主與小區物業的距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人民法院(安慶市北部新城稼先大道與學院路交叉口)胡廣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