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先生和老伴靳女士是結婚多年的夫妻。幾年前,二人居住的房子遇到拆遷,本來是幸事,夫妻倆卻因為這兩套回遷房房怎么分的問題鬧起了矛盾。
據了解,郭先生今年64歲,他和老伴靳女士已經結婚20多年。郭先生坦言,老伴兒買的東西未經允許自己從來不敢吃。郭先生稱,他和老伴兒雖然共用一臺冰箱但平日里都是各買各的菜,各吃各的飯分得非常清楚。他們的生活,就像明明白白的AA制。"在家里連吃東西都不敢隨便吃,簡直像個外人一般。"
對此,妻子靳女士卻表達了這樣的觀點:他說他不如保姆,我說你是保姆嗎?靳女士自認為對丈夫不錯,是丈夫太過見外,不能適應家庭成員的身份。
1993年,郭先生從山東老家來北京打工,認識了離異的靳女士。兩人隨后組建了家庭,跟著他們一起生活的還有靳女士與前夫所生的女兒,郭先生表示,雖然他們是半路組合的家庭,但一家三口相處得不錯,日子也一直過得安穩,只是從幾年前開始,家里的氣氛卻漸漸緊張起來。
靳女士介紹,她與郭先生結婚之后,一直住在豐臺區三路居附近的她的房子里,2013年房子面臨拆遷,她順理成章地成為了被拆遷人,而丈夫郭先生和女兒都是被安置人。
在這次拆遷中,靳女士一家三口共分到兩套回遷房,一套為125平米的三居室,一套為60平米的一居室。可是如今,夫妻卻因為這兩套房怎么分的問題鬧起了矛盾。
對此,專門承辦拆遷類法律事務的北京京平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健表示,在司法實踐中,分家析產類案件具有關系復雜、審理周期長、調查取證難、突發事件不可預測等特點,如若處理不慎,極有可能加速已受損的親情關系走向決裂,甚至會給社會安定帶來隱患。
"從公序良俗的角度來看,家庭是親情的港灣,是社會的分子,也是整個社會倫理道德的基石。很多時候,因拆遷使得家庭成員之間產生矛盾,是因為缺乏有效的溝通。尤其本身家庭氛圍不太融洽,久而久之,產生大的矛盾,又不能好好協商,極易釀成了家庭悲劇。希望老兩口能盡快化解矛盾,促進家庭和睦。"趙健說。文/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