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的教育生涯,郝曉燕老師用自己的愛與堅守在她的班級里書寫著一個個愛的故事,感動了孩子、感動了家長,得到了領導與同行的好評,也收獲了諸多的肯定:2018年獲區級教學能手稱號,多年以來她所帶班級先后榮獲:東勝區先進班集體、東勝區“溫馨教室”、鄂爾多斯市級溫馨教室,所指導的地方性課程劇本《草原守護者》體現了環保教育,獲東勝區最佳創意獎。2013年至今,她擔任區級骨干教師,曾多次送教手拉手幼兒園,得到了領導與同行的好評,起到了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
多年以來,郝老師沒有去追求優秀和卓越,卻在家長的一句:“孩子遇到郝老師真的很幸運!”、孩子們的一句“老師我太愛你” 中收獲了信任、收獲了無盡的快樂!
愛心領航,打造“相親相愛一家人”的班級文化
多年的帶班工作,源于一份責任一份愛,她非常重視“班級文化”對孩子成長的作用,因而班級團隊、師幼、家園之間平等和諧的關系成了她努力的目標。每帶一個班,她都會將“相親相愛一家人”作為發展目標。依據“相親相愛”的班級文化設計班旗和班級口號,并植根于班級每個人的內心。在孩子們心中,她是孩子們的“媽媽”,在同行與家長心目中她更是知心朋友。
潛心研究,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質
讓孩子成為懂感恩、會合作,樂觀向上、不怕困難、勇敢自信的人,一直是她堅守的教育信念!因此,她將小組合作的形式作為培養幼兒良好品質的平臺。班級所有活動及評價都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由此萌發了孩子們的集體觀念、責任心、榮譽感,孩子們學會了與不同性格的同伴交往,能克制自己打的情緒,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實踐中踐行生活即課程的教育理念
源于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愛,郝老師走進了二十四節氣園本課程的研究與實踐中,在開展節氣系列活動中她與班級老師、家長,將節氣課程滲透到生活、游戲中,在《指南》的引領下,她以二十四節氣為載體,從幼兒的年齡特點、能力水平、生活經驗出發,將環境創設、節氣知識、經典誦讀、科學探究、戶外游戲、區角活動、家園共育等融為一體,在活動中給予幼兒動手操作、實踐體驗的機會,讓孩子與家長們感受到了節氣就是生活,將教育回歸于生活,充分凸顯幼兒的主體地位。
小世界里顯大愛
“把特殊孩子教育好才是真正的好老師!”她時常這樣說,也這樣做!
作為老師,她從不放棄每個孩子,用一顆愛心贏得孩子的尊敬,使每個孩子都感受到集體的溫暖,使每個孩子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良好的發展。
關愛每個孩子更要關注特殊孩子。班里有一個叫萱萱的孩子,因為一些特殊原因,導致孩子各方面的發展都比同齡孩子慢,她用真情打動家長,了解了孩子成長環境對她不良影響的因素,為此,開展了班級教師專項會議,共同研究如何幫助這個孩子。她與班級成員給予了她更多的愛和關注,經常在萱萱發呆時主動找她聊天,讓她有機會與老師親近、與同伴交往,給她喂飯、哄她入睡……,就這樣,天天如此從未放棄,功夫不負有心人,郝老師用她的愛心和耐心,換回了孩子陽光健康的心靈,她的爸爸非常感激,總說:“郝老師,你才是萱萱的媽媽,如果沒有你萱萱不會有這么大的進步!”
誠心相待 家園合力共育
“作為幼兒老師不止要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更要成為家庭教育的領航人”,多年來,郝老師堅守著這樣的信念,以她自己獨特的方式方法,以情感人,激發了家長們教育孩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她通過微信及QQ等網絡平臺及家長座談會等形式與家長及時溝通、團結一心,為孩子創設良好的生活環境。組織家長開展“同讀一本書”“育兒經驗分享”“親子共讀”“家長助教”等多種活動,對幼兒的全面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小小的班級、小小的世界,郝老師用她的善良、無私的愛和永不放棄的決心,繼續書寫著更多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