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部分地區陸續開始開展網上“停課不停學”工作,這個教育“新領域”也進入了人們視野。這是一項利用信息技術,對新的教育方式的有益探索,對教育的發展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但也不可否認,這個新事物也存在著一些變數,如網絡供給能力的不均衡導致學生體驗效果有差異、部分教師并不擅長錄播課程、一些類似要求學生“打卡”的要求給學生增加了負擔……這些潛在隱患的提前解決是非常有必要的。
針對這些擔憂,教育部的有關負責同志在答記者問時給出了明確的答復:網上學習是臨時應急措施,沒有必要普遍要求教師去錄播課程,不得強行要求學生每天上網“打卡”和上傳學習視頻……這些答復,對于規范網上上課具有很強的指導性。
在筆者看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線上教學將成為接受教育的一個新途徑,但線上教學也同樣存在不足,暫時無法完全取代傳統授課方式,同時,我們很有必要對其發展進行規范,促進它的健康成長:
一方面,完善管理方式。線上教學給予學生更為靈活的學習時間,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合理安排,但未成年學生的自制力一般是不強的,因此需要家庭協助以及定期測試等方式配合,這方面需要學校與社會力量共同努力完善。
另一方面,堅決杜絕形式主義。線上教學與傳統教學一樣,有效果才是硬道理。如果過多關注“打卡”“上傳視頻”等形式,把時間浪費在學習以外,就嚴重偏離線上教學的本意了。如何使線上教育的效益更高,也是我們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學生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是學到更多的科學知識,所以無論線上還是線下,提高學習主動性都是“必修課”,這一點需要學生自己保持清醒的頭腦,也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協助,只有各方齊發力,教育效果才能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