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正在美國演變成一場更大的危機:不僅僅是公共衛(wèi)生危機,而且正在變成一場席卷全國的政治危機。
在最初的混亂與慌張過去之后,各州的政府已經開始主動性地進行“站隊”了:到底是跟著特朗普走,還是自力更生,或者聯合起來抗擊疫情、恢復經濟。這種選邊站的策略,不僅僅發(fā)生在民主黨州長和市長身上,也發(fā)生在共和黨當政的州中。
這基本上是美國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最大的政治變更:聯邦政府的地位從未如此岌岌可危。而且,特朗普開啟了一個極具殺傷力的先例:在對抗一種危機的時刻,不再以實際的危機應對為目標,而是在與聯邦政府的政治考量中,去獲取最大的利益。
聯邦政府甩手不管也就罷了,還不斷為各州制造麻煩
從克林頓政府之后,美國的兩黨斗爭已經愈演愈烈,幾乎在所有的議題上都針鋒相對。這種情況使美國的整個知識界都憂心忡忡,關于“兩個美國“的研究汗牛充棟,兩黨之間的政治沖突,甚至能夠影響到家庭的和睦,這種情況,在南北戰(zhàn)爭結束,“重建時代“之后,幾乎未曾出現過。
但即便如此,政治領域的基本共識與職業(yè)精神也未曾受到挑戰(zhàn)。在應對公共危機,包括自然災害、恐怖襲擊和金融危機方面,聯邦政府與州政府之間依然秉承著良好的職業(yè)準則與友愛精神,彼此應援,共渡難關。
“9·11”時期,美國出現了空前團結。當時參加救援的消防隊,從四面八方趕來,不僅僅是臨近的弗吉尼亞、新澤西和馬薩諸塞等州,甚至遠在數百公里之外的五大湖區(qū),也有消防隊日夜兼程趕來救援。
雖然由于布什政府的戰(zhàn)爭政策導致了美國觀念群體的分裂,然而,在數次的各種危機中,各州顯然依舊保持了職業(yè)優(yōu)先、政治其次的理念,奉行政治與職業(yè)之間較為嚴格的分離。
然而,特朗普的抗疫政策,已然使這樣的政治傳統(tǒng)遭遇致命的摧毀。
在多次的演講之中,特朗普一再宣稱,抗疫是各州自己的事情,而遲至4月底,他仍在宣稱,新冠疫情檢測也是各州自己的決定。
從3月初美國疫情開始暴發(fā),聯邦政府實質上都缺少統(tǒng)一的行動指針,例如在是否佩戴口罩、學校是否停課、居民是否隔離等方面。
這當然和特朗普的認知上有極大的關系。加州和紐約州長,都曾經抱怨由于聽信特朗普關于疫情并不嚴重,并且聯邦政府已經有效控制的錯誤信息,導致了各州的反應速度遲緩,才會造成疫情的大面積失控。
聯邦政府的甩手掌柜政策,一下子讓各州慌了手腳。在3月到4月的整整兩個月時間里,各州的認知完全不一致,學校停課、商業(yè)閉市、居民隔離的措施,完全取決于各州的自行安排。這種慌亂的措施,使美國人的總體流動性還在繼續(xù),于是疫情嚴重失控,尤以紐約為甚。
在聯邦政府的不作為之下,各州只好自求多福,于是50個州有50個抗疫政策。但可怕的還不僅于此,聯邦政府還在不斷地制造麻煩。
疫情的快速蔓延,使美國的醫(yī)療物資儲備瞬間出現巨大的缺口。各州唯一的方法,就是向聯邦政府求援。但聯邦政府的反應再次讓各州目瞪口呆:聯邦不僅僅不愿向各州伸出援手,反而不斷截流各州通過各種方法購買的物資。
曾供職于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的趙修業(yè)和目前供職于美國都市研究所的王若冰在《丁香園》公眾號中,描述了聯邦政府與州政府之間的物資博弈圖景。特朗普的女婿庫什內直接在白宮新聞發(fā)布會上說,“國家戰(zhàn)略儲備是我們(聯邦政府)的戰(zhàn)略儲備,而不是各州的。”
不僅如此,由于海關、物資標準與貿易政策控制在聯邦政府手里,因此各州根本無法繞過聯邦政府從世界各地自行購買。還有更要命的:由于聯邦應急管理署(FEMA)有權統(tǒng)一調配物資,所以各州自行購買的物資,聯邦政府有權收購,然后進行統(tǒng)一分配。
紐約州長庫莫無奈地說:“現在的物資采購像是50個州加上聯邦政府一起在e-Bay上競價拍賣,我們沒辦法比聯邦政府出價更高。”
聯邦與各州的信任打破,美國的撕裂才剛剛開始
當然,特朗普也并不是扣押著物資不放,他的核心在于:誰聽話,就給誰。
紐約、加州和華盛頓州自然都是受害最為嚴重的州,所以需要的物資最為緊急和龐大。然而,紐約州長庫莫和加州州長紐森都多次指責聯邦政府無論在口罩還是呼吸機的分配上,完全不考慮他們的嚴重情況。
那么誰獲得的物資最多呢?佛羅里達州。
紐約州、加州和伊利諾伊州這些無法獲得救援的,都是民主黨當政;而共和黨執(zhí)政的州,申請多少給多少。
在四顧無援的情況下,一些州依靠自己取得了初步進展。他們本以為能喘口氣,但5月份,他們發(fā)現要面臨另外一場和特朗普之間的戰(zhàn)爭:復工重啟。
毋庸諱言,美國經濟已經到了命若懸絲的地步。根據美國官方的預測,如果到了6月份仍然不能復工的話,那么美國的失業(yè)率將高達24%,追平1933年大蕭條的高峰時期。
在最近這20年的總統(tǒng)競選中,盡管有各種各樣的話題會分散注意力,但最后決定勝負的臨門一腳,依然是經濟。如果未曾出現新冠,特朗普連任勝算其實不低;但若持續(xù)封閉政策,失業(yè)率達到20%,也幾乎可以宣判他的連任失敗。
因而,特朗普幾乎孤注一擲地開始推動復工,甚至不惜支持訴諸武力抗議封城措施的右派人士,4月中旬他連續(xù)拋出三條推特,全部用大寫字母夸張宣示“解放明尼蘇達”“解放密歇根”“解放弗吉尼亞”,都在于急于重開經濟。
當然,這三州的州長,全都是民主黨人。
但此番,不僅是民主黨州長不愿意輕易放松警戒,還有大批的共和黨州長。德克薩斯和俄亥俄州,兩個共和黨州長,都只能同意相當有限開放,并且堅持以逐步復工的方式進行。
哈佛大學歷史學家麗薩貝·科恩4月29日在《紐約時報》撰文,回顧了羅斯福新政所帶來的繁榮與美國“一體化”。羅斯福新政的成就,恰恰在于聯邦政府給各州提供了一個保底的政策支持,無論是就業(yè)、失業(yè)保險還是社會保障,從而使得各州對于聯邦政府有著充分的信任,于是能夠根據自己的特征,去尋找發(fā)展的方向。
而特朗普與各州之間的纏斗,背后顯著地帶有黨派斗爭的色彩,更加有著連任的政治欲望,不斷在加劇著聯邦政府與州政府之間的齟齬與離心。
目前,各州之間一來已然認清事實,都比較堅決地采取了自助自救的方式,繞過聯邦政府獲取物資,并且也基本完全按照自己的時間表來安排復工重啟的節(jié)奏;二來開始形成聯盟,對抗聯邦政府的侵襲和干擾,例如加州、華盛頓州和俄勒岡州形成了“西部州協議”,開始共同行動;而東部的紐約、新澤西、康涅狄格等7州則成立專門聯合委員會,協調物資、重啟等事務。
聯邦政府與各州之間,在二戰(zhàn)之后,第一次撕裂羅斯福新政,開始了分離傾向。
如果說用“新內戰(zhàn)”來形容,頗有些危言聳聽的話,那么聯邦與州之間的信任打破,各自為政,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美國大選,不僅僅是選總統(tǒng),也在選州長。抗疫成功的各州州長,多數恐怕連任,州府之間的戰(zhàn)爭,不過才剛開始。美國未來將如何“撕裂”,還是一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