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夔門街道長嶺社區乘著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東風,以“四議”為抓手,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村級事務管理,在提升基層治理水平的同時,推動經濟發展,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村“兩委”會議動員群眾
昔日荒地綠起來
長嶺社區“兩委”多次召開會議,結合社區實際情況,引導群眾轉變觀念,通過將荒置土地流轉給萌雙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促進土地規模化經營,讓昔日的荒地種上了“金果果”。現已流轉土地2228畝,發展起脆李、櫻桃、梨子、枇杷、獼猴桃等小水果產業,有效破解了土地經營散、農技推廣難、種糧效益低等難題。
群眾代表評議聚民心
農民腰包鼓起來
結合社區實際,用群眾代表評議創新開展村務公開、基層治理等各項工作。經群眾民主討論,2019年將縣財政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組織的補助資金50萬元入股萌雙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實現盈利后,直接分紅到村民頭上。目前,該公司已為周邊村民提供就業崗位60余個,不少村民實現了“土地流轉補償”+“務工工資”的雙收入,人均年增收2.8萬元,以實實在在的“群眾好評”驗證基層治理效果。
社會組織商議有實效
產業發展動起來
自己的事自己辦、大家的事商量辦。利用社會組織商議,發揮自治組織作用,助力產業興、村民富。長嶺社區“兩委”牽頭搭建成立了產業發展協會,選舉產生了村民代表,做好群眾工作、商議啟動資金的籌措及利用,構建起集體經濟組織、企業和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此外,還通過社會組織商議,利用集體經濟組織收益解決常年遺留問題,改善基礎設施等,進一步提高基層社會治理成效。
監督委員會審議抓執行
社區事務明起來
把社區事務擺上臺面,實現社區工作透明化,這是長嶺社區的工作準則,“四議”工作推進以來,在社區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質量和竣工后的驗收及財務管理,都由監督委員會進行審議,確保項目在陽光下運行。杜絕了項目實施不規范、資金使用不合理、惠農政策有偏差等現象。黨群共唱一臺戲,干群共算一本賬,村務透明了,群眾心里也亮堂了。
信息來源:奉節縣“四訪四議”辦公室
編 輯:廖紫羽
核 發:楊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