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消息,近日,一張寧波中梁首府業主給萬科物業“送錦旗”的照片在業內傳播,錦旗上寫著“干啥啥不行,收錢第一名”,隨后“錦旗事件“引發不少業內人士以及各地業主的關注。
在物管行業內,萬科物業素來口碑較好,為何此次卻遭到業主的“錦旗嘲諷”呢?據了解,寧波中梁首府小區于2019年10月25日交付,隨著入住率提升,服務小區的萬科物業決定自今年9月起開始收取停車費。而遞交錦旗業主的訴求則希望將車位租賃費價格下降至150元-180元。
但據萬科物業回應,業主的訴求價格與項目定價240元、項目的政府備案價360元均相差較大,“人防車位停放服務收費實行市場調節價,在綜合考慮項目位置、項目規劃、車位供求、管理成本等情況,萬科物業已主動在政府備案價基礎上降低價格至240元,操作合規、合情且合理。”
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小區個別業主借由“送錦旗”表達不滿。據了解,9月5日上午,寧波中梁首府小區幾位業主駕車將小區車行出入口堵死,隨后將印有“干啥啥不行,收錢第一名”的錦旗帶到小區物業服務中心遞交,并拍照傳播,但最終雙方未能就停車費問題達成共識。
9月6日,萬科集團合伙人、萬科物業CEO朱保全對于“錦旗事件”在朋友圈中表示,“負面看,咱們怎么能是干啥啥不行呢,正面看,業主為何不愿意繳費呢?在萬科物業有一句話‘客戶無錯’,不愿意繳費背后的邏輯值得追究。”
9月13日,“錦旗事件”繼續發酵,萬科物業認為,該事件給物業行業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圍觀吃瓜群眾并無人關心事情真相,只剩下滿屏嘲諷,不見真問題”,同時,萬科物業提出退盤,“擬向街道與小區業主大會提出申請啟動退出中梁首府小區物業服務工作的程序。”
寧波中梁首府并非萬科地產開發的住宅物業,萬科物業與該項目的前期物業合同起止時間為2017年9月18日-2020年9月17日,這意味著萬科選擇退盤的時機臨近合同期結束。
物業公司是否有權利提出退盤?據了解,萬科與該小區的前期物業合同到期后繼續履行的是不固定期限合同。根據合同約定,合同中止前,萬科物業需提前3個月向建設單位提出解約,同步需要書面報告街道和物業辦。
萬科物業方面表示,提出申請啟動退盤程序后,在新物業公司進場前,將持續為業主保質、保量地提供物業服務,無論之后繼續代管抑或選聘新的物業公司,都將全力配合與支持。
有地產行業人士評論萬科退盤做法“霸氣”,也有人評論稱,“其他物業公司應該很開心,現在項目搶得這么辛苦,還有自己跑路的”。
眾所周知,在今年疫情之下,物管行業的價值凸顯,并帶動大部分上市物業公司的股價逆勢走高,尤其是今年恒大、融創、華潤置地等多家巨頭紛紛啟動分拆物業板塊上市的計劃,整個物管行業熱鬧非凡。
而物業公司股價和基本面的支撐,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管理項目的規模以及公司拓展項目的能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像“錦旗事件”中萬科這樣主動選擇退盤的做法實屬鮮見。
“錦旗事件”背后所隱藏的對物業行業的嘲諷,實際上也暴露了業主和物業公司之間常年積累的各類矛盾與行業痛點。
目前,物業行業良莠不齊,加之物業費限價多年未變,不同物業公司根據自身情況而提供的服務標準不一,因此與業主之間的關系難免緊張。這種矛盾長期得不到緩解,壓力無從釋放,導致不少業主對于物業行業存在一種消極、抵觸的情緒。
克而瑞物管事業部研究總監湯曉晨表示,物業服務市場非常分散,不排除有一些物業公司收費但并沒有提供相應的服務,這導致了輿論上仍有大量業主“天然”與物業公司對立。另一方面,對物業服務專業價值的普及任重道遠,有一部分業主并沒有為服務付費的意識,在某些方面,物業公司也成為弱勢的一方。
湯曉晨指出,萬科物業退盤事件不必過分解讀,物業管理行業走向市場化,應該有兩個方面的市場化,“不僅僅是業主可以自由選擇物業公司,也是物業公司可以自由選擇項目”,湯曉晨強調。
根據萬科半年報數據,截至6月末,萬科物業累計簽約建筑面積6.8億平方米,已經接管面積5.2億平方米。上半年,萬科物業實現營業收入67.0億元,同比增長26.8%,其中55%來自于萬科以外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