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兩輪電動車換電領域領導者易馬達科技宣布將在深圳舉辦“易馬達e換電2020新品上市發布會”,宣稱將以多款全新系列產品為兩輪電動車出行領域帶來產業再升級。
而這也是它近幾個月來第二次走到聚光燈下。今年九月,易馬達e換電宣布完成C1輪融資,資方包括南網資本、歐洲風投Idinvest Partners (Eurazeo Group歐瑞澤集團)、人工智能基金PKSHA SPARX Algorithm Fund和美國私募基金57Stars等頂級投資機構,這已經是易馬達三年來第五輪融資——可以說,易馬達e換電一直都是資本及市場關注的焦點。
而在這背后,是兩輪電動車換電模式以及基于換電所衍生的巨大生態。
政策紅利、需求激增,兩輪換電持續爆發
2019年4月,電動車“新國標”政策正式落地,傳統兩輪電動車出行市場被徹底顛覆,市場轉向鋰電池,行業迎來全面的技術與產品迭代,這給換電行業帶來了結構性機遇和新的發展契機。
2020年初,需求側受疫情影響,?鮮餐飲配送、定制化跑腿等業務需求量激增,同城配送行業異軍突起,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6月,全國外賣騎手人數超過800W,快遞配送人員超過270w,日益增長的配送需求與電動車充電難、里程焦慮等現狀的矛盾不斷凸顯,換電模式作為核心解決方案正經歷持續市場爆發。
作為行業領導品牌,易馬達e換電今年表現強勁,尤其在疫情期間,通過科學統籌、優化流程、合理調配?量,以??值守、?接觸操作優勢,保障同城配送、短途物流能源的安全供給。換電業務健康有序,表現出強??命?,業務量逆勢上揚——今年1-2月,e換電雙月換電單數同比增長超過140%,2月15號后,換電單量增長率超過50%。
技術迭代、用戶擴展,衍生騎手生態
業務的增長必然伴隨技術的迭代。易馬達e換電為用戶打造了匯集超級電池、智能換電柜、能源管理系統、APP、大數據于一身的“綠色智慧能源網絡平臺”,實現兩輪電動車實時定位、電量提醒、動態交互,有效解決了充電難、耗電快、易丟失的難題。在服務用戶的過程中,易馬達通過技術迭代不斷滿足持續發展的使用需求,比如為防止意外斷網推出離線換電和半離線換電技術,因為地域差異為北方換電柜加裝自保溫自加熱技術,加強了以市場和需求為核?的產品升級和設計。
用戶為先的態度也獲得了騎手們的肯定,截止目前,易馬達e換電已在50+城市布局智慧能源網絡平臺,單日換電規模突破50萬次,賦能用戶騎行里程累計超過9億公里。
龐大的用戶群仍在不斷擴展,在每個城市,使用e換電服務的騎手越來越多,作為互聯網科創品牌,易馬達深知流量的重要性——騎手在不斷集聚,下一步應該怎么做?極具前瞻性視野的易馬達看到了騎手生態的商機,特別打造集招聘、住宿、租車、工作等服務于一體的“騎手之家”,以全生態服務騎手,為其解決后顧之憂。
B端換電、成績斐然,下一個賽道在哪里?
B端市場換電業務及其衍生的騎手生態的確是易馬達目前成功的關鍵,但他們的野心顯然不止于此。隨著換電服務在B端的順利推進,向C端延伸看似是一個必然的選擇——每日10億次的兩輪電動車出行需求,日均1億次的充電需求,這是一個比B端更為龐大的千億級市場。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做B端,企業只需要滿足其“單一”剛性需求就能夠做大做強,但面對C端用戶,其需求更加個性化、多元化,如何才能抓住用戶痛點是每一個換電企業亟待思考的問題。
從電池來看,B端對電池的需求往往是“能跑一天不用換”,而C端對電池的需求是“能用多久就用多久,最好一個月都不用換”,也就是說,電池能否支持長久續航,是占領C端市場的關鍵之一;其次是兩輪電動車本身,B端用戶對車的要求是“抗用耐造”,對于剎車、減震、鞍座、車輛高度、軸距等都有更高的需求,而C端用戶則更會考慮電動車的顏值、功能、智能和可玩性等因素;最后到換電柜,無論B端還是C端用戶,首要關注點一定都是電柜安全性,再者配合換電,C端用戶還會有更直接的充電需求。
B端與C端的差別顯然早已進入了易馬達的視野,在宣布舉辦新品發布會后,品牌官方釋出了數張倒計時海報,畫面正包括了電池、電柜、車以及疑似充電樁的元素,可以大膽猜測,易馬達布局C端市場的戰略計劃已躍然紙上。而更加值得期待的其實是,在同步發展B、C端換電業務之外,下一個賽道,他們是否會基于換電發掘兩輪出行生態的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