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國藥集團中國生物舉辦新冠肺炎防控媒體通氣會,中國生物董事長楊曉明表示,新冠特免血漿臨床還在繼續,我們希望能夠擴大我們臨床的治療范圍,同時我們正在擴大。楊曉明,康復者血漿的特異性療法,不是針對所有的新冠患者。
2月13日,中國生物楊曉明稱,經過嚴格的血液生物安全性檢測,病毒滅活,抗病毒活性檢測等,已成功制備出用于臨床治療的特免血漿。2月8日,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為指南,首期在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開展了3名危重患者的新冠特免血漿治療,目前連同后續醫院治療的危重病人超過了10人。
楊曉明在2月15日的媒體溝通會上表示,新冠特免血漿臨床還在繼續,“我們希望能夠擴大我們臨床的治療范圍,同時我們正在擴大。”
楊曉明在答記者問時表示,目前危重病人多死亡數高,而現在的康復的病人超過6000多,遠遠大于危重病人。危重病人死亡病例超過1000多,康復者血漿的特異性療法,不是針對所有的新冠患者,主要針對重型和危重型的病人。
10名新冠肺炎重癥患者在使用了新冠病毒特免血漿制品后,病情明顯好轉。再加上2月13日,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懇請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血漿。這兩重消息相疊加,讓“血漿療法”引起各方關注。
2月14日,一項評價新冠病毒康復者病毒滅活血漿用于治療重癥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在金銀潭醫院通過倫理審查。
參加此次倫理會的華科大同濟醫學院臨床藥理學曾繁典教授,就幾個大眾關注的問題接受了記者采訪。
1、為什么新冠肺炎康復者的血漿能治療重癥患者?
答:這是一種名叫被動免疫的治療方法。病毒攻擊人體的時候,會刺激人體的免疫系統,人體在免疫反應的過程中,產生抗體來抵御入侵的病毒,這是人體自然的防御功能。患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人,痊愈后抗體仍然會保留在血液中,因為有抗體保護,康復的人短時間內不會再患這個病。
將新冠肺炎康復者的含新冠病毒抗體的血漿,用在新冠肺炎病人的身上,可以比喻為病人找康復者借武器來對抗身體內的病毒。這種可以外借的抗體就就存在于血液中的球蛋白中,球蛋白在血漿中,所以只需要血漿。
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王東(化名)正在江夏區人民醫院接受新冠特免血漿治療。
2、新冠肺炎康復者獻血漿的過程是什么樣的?
答:首先把全血抽出來,把血漿分離出來;再把剩下的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等物質回輸給捐獻者。這個過程,相當于成份獻血。采血過程是由武漢血液中心來完成的。
3、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的血漿能直接用來治療病人嗎?
答:康復者捐獻的血漿,先要經過采供血機構按國家標準進行嚴格檢測,再經亞甲藍光照法病毒滅活制備。
另外,由于事發緊急,也由于新冠肺炎康復者病毒滅活血漿制備需要一定時間,此次研究和接受采漿同時進行,新冠肺炎康復者的捐獻者的血漿不僅會直接用于治療,還有一部分將制作成針對新冠肺炎病毒的特異性球蛋白,成為用于新冠肺炎病人的救治的一種生物用品。
4、這種方法曾在其它疾病治療過程中使用過嗎?
答:病毒感染性傳染病患者恢復期血漿作為被動免疫治療模式,在近十多年來的多次突發性傳染性疾病中得到應用,如SARS、埃博拉、禽流感等,這是一種既傳統又創新的重癥感染患者的急救措施。
新冠肺炎是屬于人類的一種新型傳染病,至今還沒有找到特效藥。使用康復者血漿來救治重癥病人,就是基于上述實踐。但這是一種探索性治療,醫學界還需通過臨床試驗證實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捐獻點采集到的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的血漿。
“血漿療法”并非人人適用
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協和江南醫院)副院長、江夏區新冠肺炎防治專家組組長劉本德告訴記者,該院第一批接受血漿抗體治療的患者平均年齡約45歲,均是重癥,病情發展處在“炎癥風暴”來臨前,部分患者有基礎性疾病。
劉本德認為,新冠特免血漿可大幅降低危重患者病死率,但是“血漿療法”并不適用于任何狀態下的病人。他說:
年紀太大,有嚴重基礎性疾病,或對血漿過敏的患者不適合;
出現嚴重的呼吸衰竭、心衰、多臟器衰竭的病人最好不要用,輸多了會加重他心臟的負擔,加重其他臟器的損害。
要在“炎癥風暴”發生前,也就是病人病情從輕中度向重度轉變之前使用。
江夏區中醫醫院一位醫護人員正在捐獻血漿。
超半數捐獻者不合格
記者今獲悉,因為市民踴躍響應,武漢三個康復者血漿捐獻點均已成功采集到數位康復者的血漿。
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捐獻點聯系人表示,從電話溝通的情況來看,至少有超過一半的人并不符合血漿捐獻的要求。
據介紹,目前項目組對血漿捐獻者要求必須是:
醫院確診并接受了住院治療的新冠肺炎病人,出院時間在一周以上。
獻漿時,需要帶上醫院的診斷書、出院小結和身份證。
沒有確診、在家吃藥痊愈的疑似病人,暫不接受獻漿。
捐獻者年齡在18~55歲,女性體重在45公斤以上,男性體重在50公斤以上,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