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不知情定制、騷擾電話、虛假宣傳、套餐收費和攜號轉網等問題,今年1月至4月,浙江省收到大量的投訴。在第52個世界電信日來臨之際,浙江省市場監管局、浙江省消保委聯合召開電信行業消費服務約談會,約談電信、移動、聯通三大運營商。
據了解,浙江省市場監管局、浙江省消保委前期在全省投訴舉報處理及在線公開征集電信消費線索1700多條;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省市場監管局共受理涉及通信領域服務質量除外的各類投訴舉報8499件投訴問題,其中涉及移動占62.6%、電信占25%、聯通占12.4%。
“可以說是花樣百出,消費者不堪其擾。”約談會上,省消保委秘書長崔礪金說,在省市場監管部門收到的消費投訴中,95、96號段騷擾電話的比例大幅增加。其中,商業營銷類占了大頭,主要集中在保險、理財、房產、教育培訓等行業,甚至有消費者接到了惡意騷擾電話。
未經消費者確認或誤導性信息產生的糾紛,在消費投訴中也占了不少比例。
比如,有消費者發現自己收費信息中有一項寬帶電視扣費,費用為10元/月。經查當地運營商未經其同意擅自開通的業務,并且參加該促銷活動后導致其話費套餐不能更改。
另有消費者反映“被訂購”抖音、愛奇藝及返鄉預存送話費禮包等服務,經查為運營商工作人員批量開通。
還有消費者反映在辦理自用號碼過戶時,需要捆綁保底消費套餐、并且套餐費用較高,客戶不能接受。
“各類套餐過多過雜,套餐資費不明確、告知不詳實、收費名目繁多且強制收取費用。同類業務新老用戶不同權及辦理號碼過戶時,被要求捆綁限定消費套餐。”省消保委秘書長崔礪金表示。
運營商促銷活動中的“坑”,占了總投訴2-3成。體現在運營商促銷活動中說明模糊、合約機套餐優惠與先傳不一致,手機App、官方旗艦店存在虛假宣傳等。
浙江省市場監管局消保分局局長徐建明表示,浙江是首批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有能力也有義務營造一個良好的電信消費環境。三大電信運營商要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強化運行資費管理,以清單式公示提升資費透明度;規范促銷行為,保護消費者知情權,在促銷活動前做好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審查;信息公開透明,規范攜號轉網業務,保護消費者選擇權,掃清用戶攜號轉網的最后一道障礙;肅清行業亂象,強化對騷擾電話對管控,從而降低整體投訴數量,提升消費者獲得感、安全感。
為實現“發現一個投訴,解決一類問題”,省市場監管局希望各通信運營商針對現存問題,結合自身實際,不斷提高思想認識,對照清單、深入剖析、主動作為、補齊短板,在5月底前向省市場監管局提交整改方案及整改進度表,并認真抓好落實。對于不積極整改的電信運營商,省市場監管局將繼續予以關注,不定期向媒體通報情況,并采取相應措施,并于8月底對各運營商服務提升情況開展回頭看,在此期間重點抓好強化違法案件查辦、強化價格服務監管、強化騷擾電話整治、強化社會監督力量等四項工作。此外,市場監管部門也將進一步加強與運營商的配合,提升社會監管效率,確保整改舉措落實落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