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作為早周期彈性品種,疊加良好的促消費政策預期,原本是機構抄底博春季行情的好工具,但這次疫情的影響較大,且持續時間較長,可以說是受沖擊最大的幾個行業之一。
根據中汽協截至2月12日數據,全國183個整車生產基地中,有59個基地開始復工復產,復工率為32%。
但復工不等于開工率已經滿產,而且供應鏈體系應該尚未完全恢復,因此總體看一季度產銷數據將雙雙下降。
今年1月汽車行業數據清淡。中汽協數據顯示,1月汽車整體產銷分別完成178.3萬輛和194.1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4.6%和18.0%。其中,乘用車產銷分別為144.4萬輛和161.4萬輛,同比下滑27.6%和20.2%;商用車產銷完成34.1萬輛和32.6萬輛,同比減少7.8%和5.7%;新能源汽車產銷預計分別完成4.0萬輛和4.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55.4%和54.4%。
1月份數據存在一定偶然因素,因為今年春節提前,2019年同期其實正是春節前的買車旺季,所以基數相對較大。但2月份開始疫情的影響將持續較長時間,因為汽車銷售幾乎完全依賴線下,而消費者到4S店現場的意愿不能很快恢復。
疫情目前正在好轉,但存在一種可能,就是勞動節前疫情對居民心理的影響仍然沒有徹底消除,那汽車消費的顯著修復又要延遲。總體看,目前汽車銷售端的變化時點不明確。
同時,還要考慮到第三產業受沖擊后,大批勞動者的消費意愿和能力會受到較為明顯的影響,這也會延遲汽車消費。
總體看,汽車生產端正逐步恢復,但消費端的影響還在延續,甚至說影響程度還難以判斷。汽車行業的低估值,很難再像去年末一樣成為吸引力,而只能提供階段性的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