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豐巢智能快件箱宣布采取“會員制”及收取“超時”保管費后,引發的用戶抵觸情緒正在蔓延。繼杭州、上海有小區采取暫時“封巢”行動之后,北京翡麗小區物業也已開辟一個暫存區,臨時存放業主快遞。“槍聲”四起,豐巢能否安然?有待靜觀。
面對可能引發的豐巢、用戶、快遞三角關系的崩塌,浙江、福建、山東等多地郵政部門出面,明確表示,快遞需經收件人同意后,方能放置在智能快件箱中。這是清晰、合法的權利邊界,也是對豐巢收費的條件限制。但現實的局勢是,圍繞收費之后的豐巢,快遞放置的權限明確了,用戶與快遞之間的“叫板”卻開始了。相互“絞殺”中,收費的豐巢反而成了“看客”。
物流業“最后100米”的路上,先有快遞、用戶,后有快遞柜從中介入。豐巢等快遞柜方便了快遞和用戶,功不可沒。但需要認識到,豐巢能迅速進駐城市的各個角落,不勝在思路,而勝在區別于其他快遞柜的“免費”套路。這也是豐巢近些年完成壟斷規模、順利落地全國各大城市的成功之路。倘若因豐巢收取“超時”保管費,使得物流“最后100米”打回門對門、手對手的快遞投送老路,那么目前的“三足關系”完全有可能形成“三輸關系”。
豐巢超12小時收取5毛保管費,價格不算高,但用戶在乎的是權利和體驗。豐巢有本“虧本”的賬,用戶也有本自己的賬:第一,豐巢收了快遞的錢,快遞費的“羊毛”有部分出在用戶身上。如今兩頭收費,再少也覺得貴。第二,城市寸土寸金,資源已經讓渡。豐巢雖付了進場費,但用戶并沒看到這一部分,只看到自己要多掏錢。第三,用戶還有成本之外的信任賬。由于疫情之下的“無接觸”,用戶與快遞投放的依賴和習慣被打亂。豐巢此時免費變收費,時機選得很有心,用戶頗覺傷感情。
不過,豐巢完成的市場壟斷布局,并非無懈可擊的鐵板一塊,這從用戶“坐等豐巢倒閉”的情緒對抗程度,就可見一斑。杭州還有小區業主決計和豐巢“死磕”——購買豐巢會員季卡,買1元的東西20個,塞滿柜子。但真到這一步,必定是誰都不愿樂見的。
豐巢會否成為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關鍵看其自身。但從前期豐巢對于用戶抵觸情緒的反應來看,似乎其還不愿放下博弈的姿態。豐巢面對杭州有小區打響的“封巢第一槍”,一邊強硬表示運用法律手段,一邊表示“與小區協調”,頗有些有備而來的強勢。而支撐豐巢收費賬本的,就是已經支付的進場費。
豐巢免費變收費,盡管用戶情緒很激烈,但以小區為單元的抵制行動不強烈,很重要的幕后原因是物業和業委會確實收了豐巢的錢,雖心有糾結,卻沒勇氣“封巢”。延伸來說,這又與很多小區物業的賬目公開透明程度有關。
豐巢收費風波,多方被攪其中,目前各說各的理,但理很亂。倘若物流業“最后100米”被打回原形、原路,快遞柜這個科技進步的角色一旦退場,那么整個快遞業可能面臨著滿盤皆輸。
豐巢收費卷起軒然大波,焦點不在收不收費,而在怎么收費、超時設置的時限。數據顯示,用戶對12小時的時限最為抵觸,普遍希望延至24小時。這種心態,絕非人人會延至24小時才取快遞的“一萬”,而是怕偶爾無法及時取件的“萬一”。數據同時顯示,用戶真正過于依賴、惡意占用快遞柜、影響豐巢快遞柜周轉的概率極低。豐巢以此為由收取費用,站不住腳,也給用戶添堵、添麻煩。
目前快遞公司、用戶,權力的邊界很明晰,快遞柜的作用也很清晰。唯一讓人看不清的是快遞柜作為物流最后100米路上的“后來者”,其科技便民是來補缺的,還是來攪局的。經濟復蘇、復工復產,大家生存都不易。這時候的快遞柜本應大有可為,不能把物流的路給堵了,把用戶和快遞員的心也堵了。豐巢在時限上讓一步,各方就都會感覺海闊天空。(劉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