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清華金融評論》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刊發了中國證券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副會長安青松的署名文章。安青松指出,督促證券行業履行社會責任,是《證券法》賦予中國證券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的重要職責。近年來,在證監會指導下,協會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推動、組織證券行業履行社會責任,發揮投資銀行專業優勢,積極投入脫貧攻堅工作,為脫貧攻堅注入金融力量。
安青松表示,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脫貧攻堅戰已取得決定性成就,但持續減貧任務仍很艱巨,社會減貧工作任重道遠。證券行業作為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的重要樞紐,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大有可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證券行業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力服務鄉村振興,著力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推動社會減貧是證券行業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安青松表示,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當前我國社會生產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但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十分突出,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制約因素。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首先要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標志,是穩定解決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推動社會減貧既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重要前提,也是穩定解決十幾億人溫飽問題的基礎。證券行業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力量,積極投入脫貧攻堅工作,促進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動社會減貧,既是證券行業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
安青松指出,現代企業社會責任理論認為,企業有責任為社會進步作出貢獻,“對社會責任的回避將導致社會賦予權力的逐步喪失”。英國學者約翰·埃爾金頓認為,企業行為要滿足經濟、社會和環境三重底線,不僅是衡量企業經濟、社會和環境業績的標準,而且包括價值觀、企業文化的形成過程,體現追求經濟、社會和環境價值的動態平衡。從理論意義上,證券行業投入脫貧攻堅、推動社會減貧,促進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既是提升行業社會聲譽和“軟實力”的需要,也是鍛造可持續發展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協會作為依據《證券法》設立的行業自律性組織,既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脫貧攻堅決策部署的堅定踐行者,同時也是引導行業履行社會責任、提升“軟實力”的積極推動者。近年來,協會著力發揮四個方面作用,推動證券行業成為脫貧攻堅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一,發揮動員組織作用,凝聚行業合力。2016年8月,協會發起“一司一縣”結對幫扶行動倡議,號召每家證券公司至少結對幫扶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各證券公司積極響應、迅速行動,截至2019年12月,共有101家證券公司結對幫扶294個國家級貧困縣,占全國國家級貧困縣的35%。其中,有72家證券公司結對幫扶111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縣,覆蓋全國33%的深度貧困縣。目前,在證券公司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證券行業結對幫扶的274個國家級貧困縣實現脫貧摘帽。
第二,發揮支持引導作用,注入金融活水。2017年9月,協會發起“一縣一企”行動倡議,號召證券公司發揮專業優勢,綜合運用承銷保薦、并購重組、投資融資、財務顧問等手段,為貧困地區企業規范公司治理、改善融資狀況提供專業服務,培育產業“造血”功能,解決貧困地區產業發展融資難、融資貴的“瓶頸”問題,培養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自2017年以來,證券公司服務18家貧困地區企業通過首次公開募股(IPO)“綠色通道”政策發行上市,累計募集資金126余億元;2016年至今,通過公司債券、并購重組、新三板股權融資、產業基金等多種方式,服務貧困地區企業融資累計超過2500億元,為貧困地區產業發展提供更精準的金融支持和服務。
第三,發揮激勵導向作用,激發主體活力。協會制定發布《證券公司脫貧攻堅等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專項評價指標》,指標包括結對幫扶落實情況、服務貧困地區企業IPO、推薦貧困地區企業新三板掛牌、通過扶貧專項公司債券等方式為貧困地區企業融資、公益性支出情況等維度,構建正向激勵機制,發揮政策導向作用,引導行業持續加大對貧困地區的幫扶力度,增強使命擔當。據統計,自2016年以來,各證券公司每年用于脫貧攻堅的公益性支出分別為2.50億元、4.69億元、5.21億元、8.07億元,保持持續增長態勢;各證券公司在貧困地區派駐掛職干部128人,設立金融扶貧工作站55個,推廣銷售貧困地區特色產品1.17億元,開展資本市場教育培訓496場,培訓人員8.82萬余人。
第四,發揮服務傳導作用,增強行動自覺。協會采取多種措施開展服務、傳導工作,強化行業投入脫貧攻堅的責任擔當和行動自覺。一是借助證券公司年報信息披露制度,推動行業將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納入信息披露范圍,引導行業持續加大扶貧投入力度。經統計,自2016年至2019年,證券公司精準扶貧社會責任披露情況由67%增加至98%。二是發布行業社會責任報告。自2011年起連續8年發布證券公司社會責任報告,向公眾披露行業責任履行情況,引導證券公司將履行社會責任與企業形象建設相結合,提高投入扶貧工作積極性。三是豐富證券公司扶貧成果宣傳方式。在證監會扶貧辦指導下,協會聯合期貨業協會、基金業協會、上市公司協會,舉辦了“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資本市場扶貧成果展”,吸引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核心媒體培訓班、證監會機關及系統單位、西城區政府等前來參觀,進一步彰顯了資本市場服務脫貧攻堅的顯著成效。四是注重常態化宣傳推廣,形成示范引導。自2016年8月起,協會探索運用《證券行業扶貧工作簡報》的形式,及時披露扶貧動態。目前,已對62家證券公司的135個典型案例進行廣泛宣傳,并在全國第六個扶貧日開展了證券行業精準扶貧專題宣傳。
證券行業擔當社會責任推動脫貧攻堅生動實踐
安青松指出,資本市場是市場經濟的高級形態,是促進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的重要平臺。證券公司在促進要素資源配置中發揮重要的樞紐作用,證券公司投入扶貧攻堅,從城市到農村去,從發達地區到貧困縣上去,發揮投資銀行的專業優勢,在廣闊天地大顯身手,金融扶貧、產業扶貧、智力扶貧、公益扶貧等領域多措并舉,推動證券行業在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
金融扶貧開拓普惠金融新天地。證券公司通過專業化、差異化、精準化的服務,帶動更多金融資源流向貧困地區。
一是服務貧困地區企業發行上市。各證券公司結合“一司一縣”對口扶貧工作,深入挖掘貧困地區產業價值和發展潛力,積極培育縣域經濟支柱產業。2016年中泰證券通過精心輔導、培育推動深度貧困縣陜西省柞水縣企業盤龍藥業,在深圳證券交易所發行上市,募集資金2.17億元,有力地促進柞水縣打造以中成藥為核心的支柱產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同時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直接惠及柞水縣貧困人口。
二是發揮債券特性和作用,拓寬扶貧資金來源。據不完全統計,2018—2019年,證券公司幫助貧困地區企業發行企業債、公司債券(含資產支持證券)融資454.26億元,發行人覆蓋貴州、四川、廣西、云南等多個經濟欠發達地區,募集資金用途涵蓋異地扶貧搬遷、產業扶貧、生態扶貧等,有力支持了貧困地區發展。2018年華西證券發起設立廣西首單扶貧資產證券化項目“潤銀-華西通商小貸一期(扶貧)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發行規模1.8億元,募集資金重點用于百色市及周邊貧困地區優質企業及項目的建設。
三是推薦貧困地區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并開展股權融資。據統計,2018—2019年,19家證券公司推薦29家貧困地區企業在新三板掛牌,26家證券公司幫助33家貧困地區企業實現新三板股權融資27.64億元。
四是通過區域性股權市場為貧困地區企業融資。據統計,2018—2019年,證券公司共通過區域性股權市場幫助貧困地區企業融資累計達43.92億元。華創證券通過區域性股權市場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募集資金2.35億元,投入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東屯鄉八番村、梅旗村、山屯村、高官村的路網建設、河道整治、社區服務設施、旅游景區、小城鎮基礎設施、美麗鄉村建設等項目,促進東屯鄉基礎設施的完善和品質提升。
五是探索在貧困地區開展“保險+期貨”項目,有效利用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和對沖風險機制保障農戶收入。九州證券聯合大地保險、九州期貨在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探索“保險+期貨”玉米期貨價格保險項目。該項目參保農戶均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共計投保8.8萬噸玉米。九州證券捐贈80.8萬元扶貧資金,為貧困戶支付保費,通過整合金融資源,為農民提供專業的金融服務和風險管理工具,有效降低價格波動對農民收入造成的損失。
產業扶貧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新動能。證券公司在結合貧困縣資源稟賦和產業實際的基礎上,從挖掘產業特色、設立產業發展基金、拓寬營銷渠道等多角度出發,持續做好貧困地區產業幫扶,著力激發內生動力,推進扶貧工作從“輸血”向“造血”轉變。
一是深入挖掘產業特色,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根據證券公司社會責任問卷統計,2019年,24家證券公司在貧困地區通過建立產業基地或產業園開展產業扶貧項目40余項,覆蓋蔬果種植、畜牧養殖、農產品深加工等多種類型,幫助貧困地區產業轉型升級。東方證券聯合生鮮電商將內蒙古自治區莫旗特產“東方菇娘”推向市場,帶動300余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在深度貧困地區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建立茶葉產業扶貧基地,打造“東方紅宜紅茶”品牌,推動當地茶葉產業升級發展。
二是充分發揮產業基金引導作用,帶動貧困地區產業發展。根據證券公司社會責任問卷統計,2019年,7家證券公司設立或參與貧困地區產業基金,覆蓋13個國家級貧困縣,為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帶來活力。國都證券在深度貧困地區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參與設立了興圍發展基金(有限合伙)政府產業引導基金,吸引更多金融資源支持圍場經濟發展。
三是多渠道拓寬貧困地區農產品營銷渠道。證券公司借助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的融合,通過搭建扶貧電商平臺、組織消費扶貧等,幫助貧困地區拓寬特色農產品銷售途徑,帶動貧困縣域產業發展和貧困人口增收。申萬宏源證券積極協調在京東商城上線扶貧電商平臺,打通對口扶貧縣的農產品全面對接京東商城全國的銷售和物流渠道。
智力扶貧形成可持續發展新勢能。近年來,證券公司廣泛開展資本市場教育培訓、投資者教育和保護、產業技術培訓等,持續為貧困地區群眾普及金融理念和技術知識,形成貧困人群全面發展新勢能。
一是廣泛開展資本市場教育培訓。截至2020年5月,證券公司為貧困地區政府人員、企業管理人員等開展資本市場教育培訓496場,培訓人員達8.82萬余人次。
二是著力開展投資者教育和保護活動。根據證券公司社會責任問卷統計,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近50家證券公司在貧困地區開展投資者教育與保護活動,內容涵蓋投資者保護法規和制度、金融監管政策解讀、證券新業務講解、投資風險案例及風險警示、證券糾紛調解制度等,為貧困地區投資者普及理性投資、遠離非法證券和合法權益保護等知識。
三是積極開展產業技術培訓。證券公司積極對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開展產業技術培訓,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指導,提升產業專業化程度。廣發證券出資100萬美元,捐助聯合國糧農組織在華發展項目,推動貧困地區向生態農業和環境友好型農業轉型,讓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幫助更多貧困農戶脫貧增收;運用“農業+金融+電商”相結合的農業扶貧模式,建設“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示范村”,打造全國鄉村振興示范試點。
公益扶貧構建社會減貧兜底新機制。證券公司對照“兩不愁三保障”的標準,積極開展公益扶貧。根據證券公司社會責任問卷統計,2019年,約62%的證券公司開展了教育扶貧項目,覆蓋二十個省份,尤其加大了向“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的資源傾斜力度;約30%的公司開展了醫療扶貧項目,幫扶范圍覆蓋貧困群眾、貧困師生、殘疾人群體以及村級醫院、醫護人員等;約50%的公司開展了支持人居住房環境治理和村容村貌治理項目;約19%的公司深入鄉村開展特色志愿者服務。
一是大力開展捐資助學。證券公司持續幫助貧困地區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師培訓,設立獎學金,提升貧困地區教育質量。國信證券在深度貧困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麥蓋提縣設立了“國信園丁教育基金”,每年出資500萬元對優秀教師予以表彰。截至2018年底,共有514名優秀教育工作者獲得表彰獎勵。
二是積極進行醫療救助和助殘扶貧。證券公司通過捐贈醫療設備、購買補充醫療保險、建立醫療救助兜底保障機制、培訓醫護人員等方式,幫助貧困地區提高醫療水平,助力貧困人口實現基本醫療需求。德邦證券依托股東單位組織的“鄉村醫生精準扶貧計劃”,在貴州省習水縣、江西省蓮花縣開展鄉村醫生精準扶貧項目,為兩地捐贈600余只訂制的醫療箱,并為每名村醫購買意外及重大疾病保險;并捐贈部分電腦設備,以加強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建設。
三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證券公司通過公益捐贈、協調財政資金、籌措社會資金等,幫助貧困地區提升基礎設施水平,改善落后面貌。東興證券捐資130萬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麥蓋提縣英也爾村修建村民活動中心,為村民開展文化活動、勞動技能培訓、黨的政策宣傳等提供便利條件。華寶證券捐資100萬元,幫助云南省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危房改造及異地搬遷點民房修繕,為云南省廣南縣四個脫貧出列村50戶貧困戶提供建房補助資金,為三個深度貧困村無力建房的16戶貧困戶提供建房資金,助力貧困人口改善基本居住條件。
接力鄉村振興提升證券行業社會責任新境界
安青松指出,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脫貧攻堅戰已取得決定性成就,但持續減貧任務仍很艱巨,我國尚有近6億人口處于低收入水平,社會減貧工作任重道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接力脫貧攻堅,是鞏固和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的重要舉措。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推動農村農業農民全面發展,加大農村農業要素資源的市場化配置,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有效途徑。證券行業作為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的重要樞紐,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大有可為。證券公司總結對口“一司一縣”脫貧攻堅經驗,接力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不斷豐富、充實證券行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內涵,必將促進提升證券行業社會責任的新境界。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證券行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力服務鄉村振興,應當著力做好以下三個方面工作:
一是全力做好脫貧攻堅戰收官工作。根據國務院扶貧辦統計數據,截至2019年底,全國仍有52個貧困縣未摘帽。按照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于開展掛牌督戰工作的指導意見》的工作部署,2020年4月協會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干擾,及時動員組織證券公司在掛牌督戰縣開展幫扶工作進展,推動23家證券公司在29個掛牌督戰縣(占比56%)開展61個脫貧攻堅項目,擬投入資金共計7445萬元,切實為掛牌縣脫貧摘帽貢獻行業力量。同時協會全面貫徹“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要求,繼續引導證券公司著眼于可持續脫貧和防止返貧,探索建立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著力提高脫貧質量,持續加大對貧困地區尤其是深度貧困地區金融幫扶力度,做好貧困縣退出后的持續幫扶和鞏固提升,探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開創資本市場扶貧新局面。
二是鞏固提升做好產業扶貧新篇章。發展產業是貧困地區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也是接力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協會將進一步引導行業大力發展惠及農村農業農民的普惠金融,找準阻礙貧困地區發展的短板,結合當地資源稟賦和地域特色,對癥下藥、靶向治療,發揮投資銀行樞紐功能,多渠道探索解決深度貧困地區產業基礎薄弱、產業項目較少、產業結構單一、抗風險能力不足等難題,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村普惠金融,促進現代化農村產業體系建設;進一步引導證券公司將自身發展與服務國家戰略緊密結合,通過服務貧困地區企業IPO、發行債券、并購重組、新三板掛牌、設立產業基金等方式,精準施策、精準發力,幫助貧困地區企業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促進農村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和有序流轉。
三是全面引入ESG評價體系,引導證券行業接力服務鄉村振興。ESG即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鄉村振興是綠色發展,需要綠色投資、責任投資。ESG評價體系是從環境、社會、公司治理角度,評估企業經營的可持續性與對社會價值觀的影響,是衡量證券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評價指標體系。ESG概念最早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2004年提出,2014年以來,ESG資產管理規模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長。協會可以圍繞證券公司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開發綠色投資產品、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支持農村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包括證券公司發行、承銷、保薦以及投資的綠色證券情況,發行、承銷、保薦綠色證券及發行主體環境表現,以及投資綠色證券標的組合的ESG表現等,科學構建證券公司ESG評價指標體系,支持開發ESG指數,督促、鼓勵證券公司在促進社會減貧和鄉村振興中,更好履行社會責任,發揮更大作用,推動證券公司形成支持鄉村振興、致力綠色發展的責任觀、價值觀、發展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