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考試復習周,很多人都是一把辛酸一把淚,比起用復習周來形容,可能“預習”更加貼切,考試周看起來無所事事,但其實每一天的作為都決定了成績的好壞和過年的“熱鬧”,性,大學生的考試周到底有多難?看看以下就知道了。
用《甄嬛傳》來形容考試周
一、“這知識它不進腦子呀!”
有人曾這樣形容考試周,“我現在最大的矛盾就是——先進繁多雜亂的知識體系與落后記憶力之間的矛盾”,考試前的短短兩個星期或者是一個星期比起高考可能都有過之而無不及。記得以前看到一個問答:有人說:“你嘗試過在一個星期內學習五六門專業知識,并且倒背如流嗎?”另一個人則回答:“當然有,就是我在大學期末考試的前幾天。”
先進 的監考技術
或許在考試前兩個星期,許多人心中熱血澎湃,打開書的第一頁就是熱情滿滿,然而過了幾天之后,才發覺一天所背的東西差不多全部忘記了,然后又開始從第一頁拼搏,反反復復持續下去,可到了考場之后,才忽然發覺考試考的內容不是自己背的內容。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那就很戲劇性了。不過也不要傷心,畢竟著名的“馬冬梅孫紅雷”定理并非在你一個人身上演繹過。
二、“為什么朋友圈和qq空間都是已經放假的人?”
俗話說得好,一個成功學子的背后總有那么一些在旁邊陪著他一起學習的人,暫且先忽略這句話的真偽,讓我們先關注一下實際情況,是否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每當你要考試的時候,周圍總是有很多人在瘋狂地曬自己吃了什么好吃的,在哪兒玩了什么好玩的,或者就是已經考試完的同學在朋友圈里瘋狂歡呼和雀躍的“感嘆號”。
這總讓人會有一種天下大赦,但只有我一個人還在監獄里的感覺,想要共同和他們一起加入歡樂的回家旅程中,然而手上還沒翻得幾頁紙的書卻不允許你有這樣出格的思想。
“等我考完試了,我就是全世界最靚的仔。”苦澀地用這樣的話安慰自己,順便發一個“一路平安”給已經準備出發的朋友。
三、“到底什么時候考呀?”VS“什么!明天就要考啦?”
在復習的某一時刻,總有人會在想象自己考完試后的放蕩模樣,一聯想起那些離自己好像很遙遠卻又很近的快樂時光,心里就只想著這萬惡的考試快些到來,快點結束,畢竟“早死早超生。”
可一方面問題又來了,理智會在幾秒內漂回來,然后把提前考試和你的復習進度做對比,順便還將你沒考好之后的各種不堪設想的后果一一羅列,并且用十分語重心長的話闡述:“為了一時的快樂而面對開學的痛苦,終歸是不值得的。”
幾番思量之后,冷靜而理智的成年大學生會繼續低頭書寫無法理解的算式,即使惋惜又是開心地看著時間一點一點流逝。
當然,這里排除了復習等于:打開復習資料,打開書本,打開手機,打開電視劇,打開游戲,打開微博,轉發一個錦鯉,然后復習就結束了的考生們。
最后祝大家都心想事成,在2020大年之前的絕無僅有的一段奮斗時光里考個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