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一個行業完整的成長周期,比追逐風口重要得多。
口述/吳曉波
來源/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隨著商業模式的創新和消費升級,中國每年都會出現一些新的風口和賽道,它們往往增長很快,是創業者和資本追逐的標的。
但需要警惕的是,當這些新風口和賽道出現的時候,大量的創業者和資本蜂擁而來,結果就可能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景象。換句話說,這些行業不錯,增長很快,但是賺錢的企業卻很少,比如醫美、知識付費、新能源汽車、少兒編程行業等。
醫美行業“不美”
愛美是人之天性,最近幾年隨著消費升級,醫美行業也迎來了爆發期。
一些業內人士告訴我,我們中國的女性非常舍得在自己臉上、身上花錢,每年花100萬用于醫美和塑身的消費者不乏其人,最多的一年可以花掉1000萬。此外很多95后、00后甚至會把微整容當成自己18歲的生日禮物。
根據《新氧2018年醫美白皮書》的數據,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千億級,近4年的復合增速達到了40%左右。但是這么一個朝氣蓬勃的行業,盈利卻很難,只有30%的機構是盈利的,其他大多處于持平和虧損的狀態。
更慘的是,去年中國醫美行業還集體迎來了破產潮,根據企查查的數據,2019年一共倒閉了2600多家醫療美容醫院,如果算上大量沒有統計來源的黑醫美機構,數量肯定會更多。
出現這種高成長、高倒閉并行的現象,主要原因是這個行業增長過快,導致很多陌生資本前赴后繼地涌入,他們只知道醫美行業很賺錢,但是并沒有專業的能力、優秀的產品和完善的服務,結果就出現了過度營銷和價格戰的景象。
少兒編程企業接連倒閉
隨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概念的普及,以及教育部出臺了各種文件,加大了編程教育在中小學的推廣力度,最近幾年少兒編程很快成為了教育領域的一匹黑馬。
根據媒體數據,2018年是少兒編程行業集中爆發的一年,企業數量超過160家,并吸引了大量資本的入場,其中有50多家企業一共獲得了20多億元的融資。
但即便有如此多的創業者和資本涌入,這個市場的前景依然非常廣闊,根據《2018年K12教育行業深度研究報告》,到2020年我國K12人口將超過2億人,如果少兒編程課程的課單價是1萬元/年,即便滲透率只有5%,那么市場規模也能達到1000億元。
所以少兒編程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行業,但是在2019年底,很多少兒編程企業宣布了破產和退出市場。有一位創業者告訴我,在2018年,少兒編程的單個獲客成本是2000元左右,但是隨著過度競爭,如今獲客成本已經上漲到了1萬元,如果課程按照1萬元/年收費,那么企業幾乎不賺錢。
更郁悶的是,很多新進入的企業沒有優質的課程產品和師資力量,僅僅靠廣告投放和價格戰來擾亂市場,一個好行業就這樣被硬生生地做砸了。
知識付費產品良莠不齊
知識付費這個賽道是從2016年開始出現的,根據QuestMobile公司的數據,中國人平均每天在手機上花費6.2個小時,而如果每個人能夠拿出10—20分鐘的時間進行碎片化學習,是一個非常合理的時間分配,所以很多人看好知識付費這個行業。
據艾瑞咨詢的數據,在過去4年里,在線知識支付市場保持著每年68%的復合增長率,排名前三的平臺收入占到了市場的35%,排名第四到第十的平臺收入占到了市場的25%,其余長尾參與者占到了剩下的40%。
但是過度供給和過度競爭的景象,同樣出現在這個行業。在過去4年里,全國誕生了幾百萬門知識付費課程,致使行業良莠不齊,競爭趨向白熱化,用戶也面臨著選擇困難的情景。
那么這些情況的出現,是不是意味著醫美、少兒編程和知識付費市場走到末路了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這意味著這些行業已經度過了初期的啟蒙階段,進入到了可持續的成長階段,現在要比拼的是企業的產品能力和服務能力,只有經過新一輪的殘酷淘汰,行業才可能形成基本的格局和規模。
所以經歷一個行業完整的成長周期,比追逐風口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