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30期(總第1172期)
手捧散發著油墨香的樣書,感覺是沉甸甸的。加上這本即將付梓的《影視文化沙龍》,今年以來胡濰偉先生已經為影視辦主編了三本書。此前的《光影詩話》和《永康影評》兩書出版后,得到了業界的高度評價,也成為國內各大影展、論壇上推介永康影視產業發展的最佳“名片”。 腹有詩書氣自華”,對個人如此,對影視這一產業而言,同樣如此。在各種APP盛行,滿眼望去皆“低頭族”的當下,我們確實需要一本書來平復浮躁的內心,來激起情懷的共鳴。 不只是書,還有沙龍。 “沙龍”一詞最早源于意大利語單詞“ Salotto”,是法語Salon一字的譯音。從17世紀起,“沙龍”作為社交場所,開始在法國巴黎盛行。進出者,多為戲劇家、小說家、詩人、音樂家、畫家、評論家、哲學家和政治家等。他們志趣相投,聚會一堂,一邊呷著飲料,欣賞典雅的音樂,抱膝長談,無拘無束。 影視辦組織的“永康影視文化沙龍”可沒這么奢華,一杯清茶,一部劇作,一本新書,一場觀影,一群志同道合的影視追夢人……在永康這座匯聚了1600多家影視企業的城市,這場堅持了70多場受眾3200余人次的沙龍,成為這個行業最為求真務實的縮影......
過去的一年,影視產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陣痛,影人們在此起彼伏的唱衰聲中感受著陣陣涼意。在這一背景下,永康影視人選擇了報團取暖,并拾起了比黃金還要珍貴的信心,這是永康影視文化產業的幸運,也是整個影視文化行業的幸運。
因工作關系,筆者有幸受邀參加了多期影視文化沙龍。每一次現場的熱烈氣氛都讓人感動,與會領導的高度重視,知名導演的無私分享,影視明星的親密互動,專家學者的中肯建議,青年才俊的奇思妙想,老少影人的觀點碰撞......身處其中,你能深刻感受到每一位影視從業者內心的湃,你能深切理解到這群追夢人的執著堅守。
近年來,永康影視文化產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從最初的行業“黑馬”,到現在的全國知名影視基地,這種嬗變引起了業界的高度關注,前來考察取經的業內同行絡繹不絕,人們都想探尋永康影視快速成長的動因。作為參與者和見證者之一,筆者認為其中“人”的因素至為重要。胡濰偉先生曾提出一個觀點—一做影視就是交朋友。的確如此!人脈的匯集,信息的互通,資源的整合,哪一樣都離不開交朋友。而堅持至今的影視文化沙龍,正是這樣個交友的渠道和平臺。就像每次沙龍結束后的經典場景一樣,與會者互加微信,永康影視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全體影視人的心越貼越近,這個行業的路也一定越走越寬…
有人說,影視是成年人的童話。永康影視文化沙龍就像—部的童話故事,這故事播撒著陽光,傳遞著溫暖,并不斷持續更新。心懷美好的我們,第二輯見!
(己亥冬于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