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是建設創新型城市的關鍵。鄭州市政府近日印發《鄭州市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實施方案(2020—2022年)》,鄭州將大力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全面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加速城市數字化進程。加快構建數字經濟發展新生態,全力打造中部地區的數字產業化發展引領地,產業數字化發展示范地,建設中部地區數字“第一城”。
2022年全市數字經濟規模達到5000億元以上
數字經濟賦能城市發展。按照《方案》,到2022年,全市數字經濟規模達到5000億元以上,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0%以上,數字經濟生態體系初步形成。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產業數字化能力顯著提升,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信息安全、共享經濟、數字化制造業、數字化服務業、數字化農業等產業健康快速發展,達到部分領域在全國領先,努力將鄭州打造成為中部乃至全國數字經濟領先城市,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和支撐。
具體而言,數字化轉型全面提速,到2022年,培育形成10家以上具備較強實力、國內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平臺,100家技術和模式領先的工業互聯網服務商;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運用工業互聯網新技術、新模式實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進一步降低信息化構建成本。
服務業數字化水平穩定發展,到2022年,電商、物流、金融等行業以及交通、醫療、教育等民生服務加快向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跨境電商交易額每年保持15%以上增速, 在數字化商貿業、服務業等領域形成一批亮點突出的示范應用。
融合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迅猛,到2022年,互聯網、大數據、 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帶動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傳感產業、共享經濟、新零售等跨界融合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 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動能。
新型基礎設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到2022年,光纖入戶率達到90%以上,5G新型基礎設施基本建成并實現商用,中心城區和重要功能區實現5G全覆蓋。
數字化公共服務發展環境逐步完善,到2022年,全市數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數字化公共服務供給能力顯著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和數據資源開發能力達到全國第一梯隊。
數字城市建設水平全面提升,到2022年,實現信息網絡暢通、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務完備、生產生活便捷的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部分領域實現創新,達到領先水平。
人才匯聚要“高精尖缺”
發展數字經濟,鄭州要在哪些方面發力?按照《方案》,我市要持續提升數字技術創新能力,聚焦人工智能、大數據、 區塊鏈、云計算、物聯網、信息安全、5G等重點領域研究,支持將這些領域納入省、市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加快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形成一批重大原始創新成果。
加快引進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高端科研機構,提升數字經濟領域創新能力。進一步加強鄭州信大先進技術研究院、鄭州大學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等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持續推進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工程,加大對市級及以上創新平臺的支持力度。積極引進培育一批行業領域冠軍企業,推動華為鯤鵬計算產業生態建設,打造中原鯤鵬生態創新中心。
積極推動人才匯聚,突出“高精尖缺”導向,不斷提升引才精準度和產業適配度。積極打造中原科創谷、鄭東新區科學谷,培養一批創新人才、集聚一批互聯網技術工程師。
著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培育5G設備生產骨干企業,建設5G設備生產制造基地,全面推進智能傳感谷建設。加快發展北斗導航芯片及北斗應用技術,鼓勵北斗全產業鏈發展。
實現“群眾辦事一個入口”
數字經濟的迅猛發展,對政府治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戰。鄭州要加快提升數字政府治理能力,推進政務信息系統整合,打造統一安全的電子政務云平臺、政務大數據庫、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臺。
加快打破“信息孤島”,破解政務數據碎片化困境,構建信息資源共享體系,建設集城市運行監測、可視化展示、應急聯動、資源調配、智能決策為一體的政務大數據中心。推動數據資源共享開放,探索建立相關制度,加快數據資源開放平臺建設。
完善“互聯網+政務服務”,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為引領,統籌推動全市“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建設。深化 “一廳式、一網式”政府服務模式改革,提升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全流程辦理能力,實現“群眾辦事一個入口”。推廣應用集政務服務、公共服務、便民服務等為一體的綜合性APP平臺。
全力推動“城市大腦”建設
數字化城市,不僅讓城市管理更上水平,而且能讓市民享受到更大便利。按照要求,鄭州市要加快建設數字化城市,推動鄭州5G試點城市建設,圍繞智慧醫療、自動駕駛、智能制造、智慧倉儲物流等領域示范應用,加快5G基站建設,率先開展5G規模組網建設。推進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鐵塔四家公司的超大型、大型數據中心建設。
全力推動“城市大腦”建設。聚焦以互聯網為基礎、以云計算與大數據為支撐,基于人工智能的感知、分析、決策能力,實現海量多源數據歸集、實時處理與智能分析的“城市大腦”建設。加速數據資源向“城市大腦”匯聚,推動“城市大腦”在交通、醫療、環保、平安、城管、文旅、應急、金融等領域實現普及應用。
與此同時,推動交通智能化發展,推進路外停車和道路停車聯網管理與信息共享,加快構建完善停車誘導系統和智能充電設施,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北斗導航、5G等技術,基于汽車電子標識或移動終端定位,構建全市智能交通感知網絡,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的智能化升級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