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羅智梅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的有效途徑,上渡街道堅持全年目標任務不動搖,堅決做到兩手抓兩手硬,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充分考慮疫情對經濟發展帶來的沖擊和影響,提高站位、早做謀劃,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大事”“硬事”“好事”來抓,按照“強基固本、示范帶動、規范提升、創新突破”工作思路,突出村“兩委”班子建設、發展壯大現代農業等重點工作,著力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動鄉村振興。
一是強黨建,凝聚發展之力。
實踐證明,鄉村要發展關鍵看支部,一個好的村支部就是一面旗幟,就能凝聚起強大的發展力量,就能帶富一方人,引領新發展。上渡街道黨工委嚴格標準條件,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把致富帶富能力強作為選配村 “兩委”的重要標準,把品行好、能力強、作風正的優秀黨員和優秀人才選進村“兩委”班子,注重在日常工作中和重大行動中“識才”“育才”“用才”,結合各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以來的表現,上渡街道黨工委擬任命下渡社區黨委委員姚燕新為下渡社區黨委書記,擬任命下石村計生專干方麗為村黨支部副書記,同意任用方祖明為柘畬村計生專干,同意吸收大乙嶺社區團支書藍光裕為預備黨員,極大的充實了村(社區)戰斗力。上渡街道堅持把群眾參與、群眾受益作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集合黨員、示范帶動。如,上渡村謝創健等8名黨員帶頭,發展沃柑種植130畝,富硒水稻種植1000畝,生態雞、鴨、鵝養殖4000只,打造種養循環產業鏈,2020年預計帶動農戶務工增收60余萬元。繼續完善好上渡“先鋒集結號”黨建品牌,發揮集結號基地教育示范作用,不斷調動全街道廣大黨員干部愛鄉村、抓鄉村、惠鄉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他們干事創業的激情和活力,推動上渡街道10個村級集體經濟加快發展。目前,全街道10個行政村全部制定2020年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方案,并有序推進實施。
二是壯產業,夯實發展之基。
上渡街道把調優產業結構、增加土地效益作為主攻方向,堅持內引外聯,對接現代農業項目,推廣應用農業科研成果和設施農業成熟技術,發展了一批現代農業基地。依托一部分村級集體經濟已經發展得比較好的行政村,尤其是已具備本地特色產業的集體經濟區域,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創新性地結合本地優勢資源發展集體經濟,切實夯實發展根基。比如,在上渡村白竹嘴沃柑基地規模發展基礎上,科學套種香瓜約2.5萬株,目前正在育苗,一周之后即可開始種植,預計4月底5月初可開始收獲銷售,預計可收獲約15萬斤,按批量收購價格計算,預計純收益18萬元以上。又比如,在蜜柚種植基地內,套種香芋約40畝,在中秋節前后可收獲,集體增收、農民致富效果突出。
三是重引導,拓寬發展之路。
上渡街道圍繞解決疫情防控期間,村莊人員流動減少,剩余勞動力增加問題,解放思想,創新思路,多方引導,實現抗擊疫情和發展集體經濟兩不誤。一方面,針對部分村屯土地流轉后,大量農村勞動力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的實際情況,上渡街道引導和支持種植大戶、種植基地雇傭本地村民,讓因疫情滯留家鄉的年輕村民、留守婦女參加種植基地的有償勞動,既有效減少農村剩余勞動力,又能實現集體和村民增收增效。目前,下石村、柘畬村、上渡村、河口村等種養基地已雇傭本地村民約200人, 2020年預計帶動這些農戶務工增收260余萬元。雇傭中老年人清掃街道、收集清運垃圾、村屯保潔等,既通過公益零活美化凈化村屯環境,助力農村疫情防控,又使村民們增加戶外活動,強身健體、增加收入。目前,各村聘請保潔員及公益性崗位共計105人,年內此部分人員預計務工增收190余萬元。另一方面,以“一鎮一品”“一村一品”為導向,積極引導各村根據市場需求,宜農則農、宜商則商,發展創建本村支柱產業。按照“生態優先、品牌發展”的原則,下石村、上渡村、河口村創建約350畝的越南翡翠柚種植基地,柘畬村、下石村創建近200畝的黃皮種植基地,引導鹿鳳村、雅埠村、上渡村、下石村發展生態禽類養殖。引導芳嶺村、河口村充分盤活處置村集體閑置房產和建設用地,通過修繕改造新建廠房,大力發展村辦企業,截至目前兩個村已完成村集體收入近4萬元,占年度目標任務的80%。同時,抓住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用好“互聯網+村集體經濟”的模式,借助電商扶貧平臺,加快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搶抓疫情期間,消費者蝸居在家,網購欲望和交易量大增的機遇,打造“鄉村特色產品+電商”平臺,整合本地特色產品資源,構建網上農貿市場,打造“產-供-銷”一體化發展模式,實現本地農產品和消費者精準對接,為集體經濟發展插上網絡翅膀。2020年上半年,全街道10個行政村均可提前實現每村集體收入5萬元的目標。
文字:羅智梅
編輯:蒙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