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象山街道:“疫情”不改真顏色 牢記使命顯衷心
疫情肆虐,舉國抗擊之時,有這樣一群人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甘做最美逆行者,與轄區黨員干部、群眾共同構筑阻擊疫情的堅固防線,他們就是駐派象山街道所轄社區的“第一書記”們。
傾注,每一分力量
新春伊始,疫情來襲,周華光作為象山街道文明社區“第一書記”,立即取消春節休假提前返崗,直撲社區疫情防控第一線,連續值守社區11天(現參與社區工作20余天),踐行初心使命,將自己每一分力量貢獻給了文明社區防疫工作。
他來回奔忙在社區和單位之間,為社區爭取更多資源支持;風雨無阻堅守在社區執勤點,守好第一道防線;步履不停穿梭在街頭巷尾,用心解決居民反映的問題和困難。
在轄區疫情防控全面排查工作中,面臨轄區居民人口基數大,社區排查走訪人員不足的困境,他出妙招,招募共建單位的黨員志愿者加入,以電話,微信、入戶等形式對重點人群進行排查,社區重點人群的排查核實率100%,實現不漏一戶一人;疫情初來,社區防護用具短缺,他四處奔走,在朋友圈求助,購買口罩,發動共建單位為社區捐助一次性口罩140只,一次性手套100只,緩解社區防護品緊缺的狀況;為防控工作出力出資,自費為加班的同志購買工作餐,讓工作人員倍感溫暖;主動擔責,在居家隔離人員的防控和服務工作中,給自主隔離的居民送食物,安撫民心;配合社區醫生、民警為居民測體溫,在社區群眾中留下奮勇逆行的身影。
專注,每一次考驗
黎騫是安家洲社區的第一書記,他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一線,以實際行動彰顯黨員先鋒作用,履職盡責,擔當作為。疫情發生后,社區急需的物資是口罩和體溫槍,最緊急的事物是防控排查工作。他第一時間向桂林市檢察院領導匯報,在單位防疫物資極端緊缺的情況下,依然調撥出100個口罩和一支體溫槍贈與社區。
協調桂林市檢察院機關黨委,派出黨支部書記3名,委員2名到社區協助開展工作,加班加點,對于初次聯系不上的群眾,包干到人,繼續在不同時段電話、上門、微信聯系,不漏一戶,不缺一人,聯防聯控,共協助排查居民300余戶。在突如其來的疫情考驗之下,爭分奪秒,以實干踐行初心使命,以擔當為黨旗增光添彩。
堅定,每一份希望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逐步蔓延的嚴峻形勢,安新社區的部分居民有的從武漢出差回來,有的從湖北老家探親回來,為了防疫需要,他們在家實行自我隔離。“隔離的是病毒不是愛!”,安新社區第一書記趙慶陽說,他每天通過電話或者微信聯系轄區被隔離人員,對他們的生活需求及時響應,送去蔬菜、大米等生活必須品,將買到的菜品送到隔離居民的家門口,保證他們在被隔離期間吃到新鮮的食物,以“硬核”防控,以溫情抗疫。
在安新社區實施居住小區全封閉管理后,趙慶陽自行采購部分酒精、消毒液和體溫電子測量儀帶到社區,常駐執勤點,每天在執勤點為約300人次進出的群眾進行體溫測量,對有抱怨情緒的居民耐心疏導,對防控防疫知識進行宣傳,不讓謠言“搖”走大家戰勝疫情的信心。
踐行,每一句誓言
“我們轄區有三分之一的人都不在家,問不到電話怎么辦?”“我們主動聯系不到,可以讓對方聯系我們。”,晚上八點了,五美社區的第一書記彭楓還在社區與工作人員一起討論如何在居民區地毯式逐戶排查中確保底數掌握全覆蓋,如何建立完善小區業主、入住人員清單,不漏一戶一人。他讓工作人員將自己的電話制作成溫馨提示,粘貼在不在家的居民門上。兩天時間,就完成了轄區8個網格、5千多人居民的排查工作。每個網格必過、每戶群眾必訪、每條社區道路必走。
隔離病毒不能隔離人性關懷,五美社區居民大多以老年人為主,疫情管控期間,他協調安排專職人員對社區里行動不便的空巢老人、五保戶進行照看,一但發現問題立即上門解決;積極聯系派駐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和轄區內企業,與桂林市時間銀行志愿者組織負責人溝通,及時獲得了消毒液2桶、紅外測溫儀2個的捐贈物資,以及40名志愿者支援,解決防疫點檢查人員和物資不足問題。
早上出門一只口罩,中午吃飯一碗泡面,一雙跑鞋一天走幾萬步。二十多天來,“第一書記”彭楓每天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穿梭社區各封閉管理執勤點。彭楓說,自己還沒有結婚,沒有太多負擔,夜間值守先安排他,讓家庭有老人、小孩的志愿者先回去,作為一名黨員,也作為一名社區第一書記,就要踐行自己對黨旗發下的誓言。
錚錚誓言刻在心上,落在行動,在五美社區防疫工作第一線,在值守一線、宣傳一線、管控一線、服務一線都留有他逆行的身影。
在疫情大考中淬煉初心,與病毒的戰斗仍在繼續,在疫情大考中淬煉初心,“第一書記”們同社區的黨員干部、居民群眾攜手并肩,凝心聚力,以無畏的勇氣與決心,去迎接抗擊疫情的最后勝利!
最美逆行者
通訊員:李倩蕓
編 輯:李倩蕓
審 核:尹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