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與機器人解決方案
智慧零售新體驗?
隨著地鋪成本和人力成本的大幅上升,線上零售流量飽和,傳統零售盈利空間越來越小,“新零售”的商業模式被廣泛接受及應用。
疫情期間,為了保持社交距離,越來越多零售與物流從業者開始通過部署機器人,代替員工進行銷售、送貨、揀貨等工作。這也促使尚未投入自動化技術的電商以及零售商企業開始進行數字化轉型。
以固定販賣為主的無人便利店、自動販賣機、無人貨架等新零售“實驗品”被不斷拋到市場檢驗,但是貨損率高、落地慢、運營品類受限等因素,無一例外地成為了運營方的痛點。
這時,較低維護成本的智能零售機器人出現了。
極致快速的購買體驗:“三步十秒”,掃碼/刷臉開門,即拿即走,自動結算;
智能商品識別:采用視覺+重力復合算法(識別率>99.9%),不限商品種類,不限商品單價;
智能防損:貨損率<3%,所有交易實時監控,異常交易分析/人工后臺;
智能交互:自然語言對話+內容管理系統,提供定制化場景服務;
智慧營銷:基于交易大數據實現精準廣告投放及數據增值服務。
即拿即走 自動結算
智能零售機器人既能為C端用戶提供飲料/零食/生鮮/日常用品的快速購買結算服務,也能為B端用戶提供基于用戶畫像和大數據分析的精準營銷和增值服務。在酒店寫字樓、工業園區、學校醫院、交通樞紐等地有著極大優勢。
以“智能問詢臺+福利地推員”為定位的移動販賣機器人同樣引人注意。
智能無人販賣機器人可以“主動找人”。裝載飲料、零食等剛需貨品在會展中心等場所主動尋找顧客完成售賣。
同時,語音交互、屏幕互動、商品服務等功能可為商業綜合體、品牌商等客戶提供包括導購、促銷、抽獎、試用、廣告引流多種線下營銷服務。
商家能夠多渠道數字化觸達用戶,數據驅動覆蓋會員全生命周期,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可持續會員運營,提高會員的復購頻次、客單價等。
在以數字化連接全渠道的消費者后,商家也能更明確的了解用戶真正需求,以用戶需求倒逼供應鏈,包括商品選品迭代、陳列、訂貨、溯源等。
通過機器人實現主動招攬、營銷互動、收集反饋的機器人互動營銷閉環,成為新零售場景的“無人服務”載體。
疫情期間,大量的顧客選擇在線下單避免人員接觸,而商超也希望能減輕員工工作壓力并且提高工作效率。
手動揀貨、裝袋、運送、改價,因在過道中穿梭尋找訂單貨物而造成堵塞等是商超員工面臨的一大考驗,顧客遇到貨架缺貨的案例也時有發生。
零售巡檢機器人運用電腦視覺、機器學習、工作流程自動化等技術能夠掃描貨架,發現商品缺貨、陳列不合規、價格錯誤等問題,并及時生成貨架商品數據報告。
通過每日的自動化運動與識別,降低超市工作人員每日繁瑣的缺貨檢查工作,提升超市運營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布魯金斯學會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任何由新冠病毒相關而導致的行業衰退都可能會迎來自動化替代勞動力的激增。后疫情時代,風險即機遇。智能零售機器人也許是助力新零售商企數字化轉型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