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海關總署發布69號公告,將優化對進口鐵礦的檢驗、監管方式,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其中包括“進口鐵礦收貨人或者代理人不需要海關出具進口鐵礦品質證書的,海關在對進口鐵礦實施現場檢驗檢疫合格后直接放行”。
消息一出,澳大利亞從官員到礦石公司均“歡欣鼓舞”,贊賞中國海關做出的“簡化礦石進口流程改革方案”。
綜合路透社和《衛報》21日的報道,澳大利亞貿易部長西蒙·伯明翰(Simon Birmingham)當天表示:“任何能夠簡化鐵礦石進口海關流程的行政調整,我們都樂于看到。”伯明翰稱,此舉對于中國和澳大利亞都是有利的。
而在一封電郵聲明中,伯明翰還表示:“這種簡化行政程序、降低行政成本的舉措,是中國市場將進一步開放的正面示例,而且改革也將幫助全球經濟復蘇。”
澳大利亞貿易部長西蒙·伯明翰 視頻截圖
《衛報》稱,新檢驗規則的落實,“可能”會使澳大利亞鐵礦石進入中國的過程更順暢。
澳大利亞礦產委員會首席執行官塔尼亞·康斯特布爾(Tania Constable)表示,澳大利亞鐵礦石對中國當下的經濟復蘇“至關重要”,而且簡化的礦石進口流程“肯定了澳大利亞鐵礦石的高質量”。
澳大利亞礦業公司必和必拓(BHP)發表也聲明:“我們支持中國對鐵礦石檢驗流程的改變,相信這樣的變化能為我們這樣的供應商以及中國消費者,都創造一個更高效的供應鏈。”
澳大利亞其他礦石公司,包括其第三大鐵礦石出口商FMG,都對這一改動都表示歡迎。
貿易上,澳大利亞一直都依賴對中國的出口。
根據澳大利亞統計局數據,2019年中澳雙邊貿易額同比增長了10.9%,達1589.7億美元。其中,澳大利亞對華出口額同比增長18.3%至1039億美元,占澳大利亞出口總額的38.2%;對華進口額則達到550.7億美元,占其進口總額的25.8%。
而鐵礦石等礦產品,一直是澳大利亞最有價值的對華出口產品。2019年,澳大利亞對華出口的礦產品占對其華出口總額的68.7%,出口額約714億美元,肉產品則是對華出口的第二大類產品。
不過,澳大利亞并非中國進口鐵礦石的唯一來源。根據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2019年中國進口的10.7億噸鐵礦石中,6.65億噸來自澳大利亞,還有2.29億噸來自巴西。
在澳大利亞國內,有人認為中國當下“不敢瞄準”澳大利亞的鐵礦石。
澳大利亞投資財富管理公司“肖氏合伙人”(Shaw and Partners)分析師彼得·奧康納(Peter O‘Connor)聲稱,中國“近期沒有可能將澳大利亞鐵礦石作為目標”,理由是中國“沒有其他的供應渠道”。
《環球時報》本周曾發文指出:“中國是澳洲大宗商品出口的唯一選擇,但澳洲并不一定是中國唯一的選擇,包括巴西在內的其他國家也可以向中國供應大量的鐵礦石、煤炭或液化天然氣。”